第00002版:瑞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记者 潘虹 通讯员 陈文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要求。一直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通过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保障全市就业局势整体稳定。

    今年以来,我市更是锚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坚持以“大人才观”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积极构建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就业创业体系,逐渐形成“瑞有安业”品牌,积极探索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瑞安路径。

    截至5月底,我市年度城镇新增就业7378人。市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晓昆表示,未来,将继续积极构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体系,加快推动群众从“能就业”到“好就业”再到“就好业”转型,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担使命拼实干争一流,切实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贡献瑞安元素、展现瑞安担当,为温州强城行动贡献更多瑞安力量。

    迭代“全链式”就业服务

    护航人才“集聚磁场”

    人勤“才”来早!2024年元旦,我市率先举行新年首场招聘会,吹响百场招聘促就业活动集结号。随后,瑞安“引才专列”频频发车,先后开往厦门、洛阳、西安等地高校,为我市企业招才纳士。5月21日,2024中国·瑞安第六届“千企百校”人才合作对接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家“双一流”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与700多家行业领先、业内知名的优质企业齐聚,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一系列引才活动的背后,是市人力社保局做“优”招聘服务工作的一个个缩影。截至5月底,该局累计举办招聘会58场次,服务企业4000余家次,提供岗位8.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4万人次。

    指导面试技巧,推送招聘信息……今年4月,经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进行摸查,市人力社保局得知一名残疾低保户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鉴于该学生所学专业,该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其量身定制了岗位策划方案,并联合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启动搭建“1311”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体系(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次岗位推送,一次技能培训和一次见习机会),组织工作人员一对一为其推荐优质的企业岗位,同时积极推荐其去“瑞安市千企百校”招聘会现场求职,通过微信动态推送招聘会信息情况,帮助其就业。据悉,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推进数字就业场景向村居(社区)延伸,逐渐形成“30分钟”就业帮扶圈,建立“一人一策”重点群体跟踪帮扶机制,大力开发见习岗位,今年以来已开展帮扶1.7万人次。

    赋能高技能人才培育,“盟”发新动能。今年,市人力社保局创新推出“1+3+N”高技能人才培育联盟,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联合3家院校单位及N家职业技能自主评价企业、社培机构、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合发力,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重点在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发力,推动联盟成员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逐渐形成“30分钟”技能培育圈,切实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此外,该局还深入实施“技能上岛”“技能进村”“技能入企”三大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截至5月底,已开展技能培训5719人次,其中培育高技能人才2285人,培育数位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迭代升级“招聘+帮扶+培训”全链式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优”招聘服务、做“精”就业帮扶、做“深”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早就业、就好业。

    打造“全功能”就业平台   搭建精准“供需桥梁”

    今年3月,全国县级体量最大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开工建设,一幅“百亿产业”的蓝图在瑞安擘画。根据规划,新园区规划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入驻机构100家以上,有望助推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专业的机构提供专业的人才服务。早在2018年,浙南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浙江温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就落户瑞安。该产业园整合行业资源,不仅为企业带来更专业的人才,还能精准对接政府部门,让企业享有专项扶持基金、产业基金等优惠政策。”6年来,该产业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集聚优势,服务市场主体17000家次,引进各类人才20万人次,累计实现产值72亿元。未来,新产业园将配套建成综合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基地,努力实现从“浙南最早”到“全国最大”再到“全国领先”的蜕变。

    “我们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升技能水平、实现人生价值。”5月28日,100名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受邀走进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和瑞安市瑞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担任两所学校各个班级实训指导师和副班主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支持。这是我市“政行校企”协同创新办学模式,也是企业与职校之间的“双向奔赴”,自2023年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成立以来,已开设16个班,招收学生800多人,“精准招生——订单培育——定向就业——持续增收”全流程稳就业模式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灵活就业人员是共同富裕中“提低”的一个目标群体,“零工市场”是政府给该群体的一个温暖的“家”。这个“家”打造集困难帮扶、就业服务、权益维护、劳动争议和行政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不仅开设零工登记、政策咨询、劳务洽谈和维权调解等服务区块,还开展人才匹配、信息发布、求职登记、候工休息、技能培训、现场洽谈、维权咨询和政策宣传等服务。2022年以来,我市积极搭建“1+N”零工市场体系,已建成零工市场2家,日均服务零工100余人次,其中瑞安市职介中心零工市场获评全省首批省级示范零工市场。今年,塘下镇、仙降街道和南滨街道的镇街零工市场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第三季度将建成。

    今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持续做强“一园一院一市场”,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扎实推进人力资源集成式服务改革工作,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人力资源新生态;打造“政行校企”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的“瑞安样板”,高水平推进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畅通技能促就业路径;着力构建“1+N”就业服务矩阵,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传递民生温度,切实为就业供需端精准对接提供平台支撑。

    加强“全方位”就业保障   书写温暖“就业答卷”

    “优惠的住房、租房补贴政策,对于我这种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极大地减轻了购房定居压力。”去年9月,来自湖北荆州的王恒入职浙江名瑞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一年的工作体验,让他对瑞安的各项政策服务赞不绝口。近年来,我市通过强化人才政策支持,深入“510+”行动计划,迭代升级人才来瑞留瑞的交通、住宿、实习、就业、创业、租房、购房等10项补贴政策,让政策受惠面更广、“含金量”更高,瑞安渴求人才、爱戴人才、礼遇人才的形象深入人心。

    “真金白银”兑现人社惠企政策红利。近年来,我市加强政策兜底保障,构建常态化援企帮扶机制,持续开展稳岗补贴、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一揽子稳岗政策,建成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温州市级创业孵化基地4家。截至5月底,全市减征失业保险费6500余万元,发放各类纾困稳岗补贴150万元,惠及企业2万余家。此外,我市还继续实施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一系列创业政策,强化创业带动效应。截至5月底,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0万元,发放各类扶持创业资金31万元,扶持创业24人,创业带动就业9人。

    “企业工资支付纳入监管后,不仅可以直接在系统上查看企业工资支付情况,而且实现了自动预警、提高了监管效率,这将使每一个欠薪行为无处遁形,让每一位劳动者‘劳而无忧’。”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优化安薪就业环境,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率先推行企业工资支付数字化监管体系,推动国家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同期线索总量、有效件同比实现“双下降”,为温州市唯一双“负增长”地区。去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推动欠薪由清欠向防欠转变,创新推出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全流程管理机制,逐步覆盖在建工程项目,推动在建工程项目欠薪案件数稳步下降;并实施“一镇一码”,畅通劳动保障维权渠道,确保属地案件吸附和源头化解,推动“安薪指数”稳步提升,营造“安薪就业”环境。目前,瑞安市“安薪指数”排名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二位。

    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守好民生幸福底线。今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积极营造最优就业生态,着力强政策、保重点、优服务、兜底线,促进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奋力书写有力度、显厚度、具温度的高质量“就业答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瑞深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云江潮
“瑞有安业”探索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瑞安路径
瑞安日报 瑞深读 00002 无标题 2024-6-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