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民营制造经济发达,拥有经营主体18.9万家,对各类产业人才和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近日,我市出台《实施“技能瑞安”行动 建设高素养技能劳动者队伍十二条工作举措》(下称“《举措》”),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充分契合,让工人的技能提升,真正提升生产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谁用人、谁培养、谁评价
“精准化”培养,是本次新《举措》的一大关键词,《举措》明确提出了“谁用人、谁培养、谁评价”的原则,把企业放在了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地位,动员企业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领域、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效果如何?达到了怎样的行业标准?能从事怎样的技术岗位?培训之后,人才认定需要立马跟上。《举措》鼓励企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从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到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再到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全链条参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前,瑞安已有139家试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
有条件的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还能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或设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面向行业内中小微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就业群体提供有偿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目前我市已有6家企业申请办校,覆盖钳工、车工等15个工种,均与瑞安主导产业、紧缺人才高度契合。
通过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和认定,还可以申领补贴。比如,试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最高可申领2660元/人,对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进行认定的,补贴标准在原有基础上上浮30%。
技酬匹配
“技”涨“酬”高
身为“打工人”,薪酬收入是所有劳动者最在意的因素之一,拿到与自己付出、技能相匹配的薪酬,才能实现企业增效与员工增收的“双向奔赴”。
《举措》提出,要探索出台技能创富型企业激励办法,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2024年,瑞安计划打造25家技能创富型引领企业,鼓励企业实施技能人才股权激励计划,推动“以技提薪”落到实处。
除了工资待遇提升,有技能傍身的人才还能获得额外福利。比如,有需要的技能人才可以获得特色金融定制服务,联动金融服务机构为全市技能人才、劳模工匠等量身定制“技能贷”等金融服务,为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并联动市民卡服务中心和有关部门,为技能人才提供公交、停车、就医等更多便利服务。
让技能人才
工作更“体面”
瑞安历来重视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记者从市社保局获悉,近年来,瑞安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实施“才聚智造·筑梦云江”行动 加快构建人才集聚发展新高地的20条意见》《新时代瑞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我市技能人才数“跨越式”增长。2021至2023年,我市新增技能人才数50628人,位居温州前列。《实施“技能瑞安”行动 建设高素养技能劳动者队伍十二条工作举措》贯穿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综合考虑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实际、行业需求等情况,逐渐形成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强城”,与系列政策一脉相承。
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大赛获奖选手可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等奖被授予瑞安市技能能手称号和5000元现金奖励;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每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公共实训基地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经费补助;加快形成从“瑞安工匠”“瓯越工匠”到“浙江大工匠”的工匠人才梯次培育格局……在瑞安,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高素养劳动者建设正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一招”,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愈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