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企业内部就能进行培训、拿证,而且学到的技术立马就能运用起来,无缝上岗!”近日,浙江铭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张进清通过企业内部培训,获得了冲压工三级、钳工三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班长再到车间主任的“三级跳”,薪酬工资和奖金福利也相应提高了。
这得益于瑞安开展的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机制。近日,瑞安出台《实施“技能瑞安”行动 建设高素养技能劳动者队伍十二条工作举措》(下称“《举措》”),其中提到要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领域、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明确了“谁用人、谁培养、谁评价”的技能人才培养原则。
“以往,企业员工想要提升职业技能,需要向社会培训机构报名,等待报名人数够了,才能成班,这往往会耗费较长时间,且培训内容不一定适应企业实际生产需要。”据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瑞立集团通过评审,成为温州首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4年过去,瑞安已有139家试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这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流程和人才需求,设置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方式,相当于从原来的“统考”变为“自主命题”,避免“一张卷子考所有人”,培训考核与岗位内容的贴合度大大提升。该负责人认为,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权力交到企业手中,企业不仅能够按需培养技能人才,也有助于企业建立起一套更规范、更完整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企业人才发展活力。
瑞安民营制造经济发达,拥有经营主体18.9万家,随着产业发展和新业态场景的出现,对各类产业人才和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企业自主培训和评价,可以让工人随时成班,无需脱产,费用减免,时间灵活,效率大大提高。目前,瑞安已通过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万多人,认定人数居温州首位。让劳动者拿证上岗,既提升了一线工人的福利待遇、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更为瑞安培养了大量高适配度的技能人才。
在企业自主评价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并非“一放了之”。瑞安市人力社保部门通过“32条进民企”等政策宣讲活动,积极宣传相应配套政策,持续加强事前指导、事中监管、事后审核,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补贴1.6亿元,2021至2023年,我市新增技能人才数50628人,位居温州前列。
《举措》明确,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不久后将迎来“升级版”。除了面向自己企业内部的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和认定,有条件的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还能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或设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面向行业内中小微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就业群体提供有偿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目前我市已有6家企业申请办校,覆盖钳工、车工等15个工种,均与瑞安主导产业、紧缺人才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