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峥 特约记者 方孔德)马屿镇朱岙底自然村是远近闻名的“扫帚村”,几十年来,村民们以扎制扫帚为生,每天有2000多把扫帚从这里发往全国。据统计,目前朱岙底自然村有100多户村民从事扫帚制造行业,整村年产扫帚六七十万把,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7月16日,走进朱岙底自然村,一阵阵浓郁的“金丝草”清香扑鼻而来,村民们的院子里堆放着成垛的金丝草、竹竿等原材料。一些村民正在扎制扫帚,他们熟练地将金丝草捆扎起来,经过敲打、缠绕等一系列操作,一把扫帚在他们的巧手下制作完成。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竹制传统扫帚在城市里使用得越来越少,现在的销售方向主要集中在环卫清扫。纯手工扎制扫帚效率低下,为此,很多村民办起了家庭作坊,引入机械生产。“通过机器捆扎的扫帚,相比人工的更结实,生产速度更快,价格也更实惠,称得上是物美价廉。”温州国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洪邦祥说,机械生产相较于人工,效率提升了三四倍,一天可以扎制1000多把扫帚,年产值30多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机械化生产的行列。
目前,朱岙底自然村已经有20多个家庭作坊加入了机械化生产的行列,他们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产模式相结合,生产出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扫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