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贾洁楠 蔡佳佳 潘敏洁 林长凯 严小章 实习生 潘依婷 薛钰淇 通讯员 尹智孟 李垚禹
“瑞安学子在高考中接连取得高分,这证明瑞安基础教育水平位列全省前列。 我为瑞安出色的教育成果感到自豪。”7月5日,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举办了一场“高考超级学霸来了”访谈会,瑞安籍著名教育专家陈钱林在连线中,高度肯定了瑞安的基础教育。
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近年来,浙江高考超级学霸频频来自瑞安,瑞安高考成绩特控率逐年递增,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教育基因密码呢?
从学霸成长读懂智慧父母
家庭教育赋能内驱力
在瑞安,有一条叫丰湖街的沿河小街,这条街上孕育出多家英才——蔡笑晚一门出了5位博士1位硕士,自蔡家沿着丰湖街往西不到500米,是频繁刷屏的年轻数学家陈杲的老家,再西行390米到达玉海中心小学,这里则是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张文宇、“硬核医生”张文宏兄弟的母校。这些从丰湖街走出来的“学霸”们踏上不同的求学路,如今是不同领域的佼佼者。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庭教育激发了内驱力。
蔡笑晚的小女儿蔡天西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女性副教授,14岁上中科大少年班、18岁攻读麻省博士的她被媒体称为“天才少女”,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归功于我父亲的家庭教育。”
在7月6日举行的蔡笑晚教育慈善基金会成立大会上,蔡笑晚再次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立志、方法、坚持。蔡笑晚坚信,从小立大志的孩子,不会满足于现状,取得成绩后,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和气魄。而方法中,蔡笑晚尤其注重早教、特教和自学能力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一套大家都满意的方法,必然培养出一个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而要培养出一个杰出的人物,必然需要一套特殊的方法,这就需要父母替孩子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个关键。”蔡笑晚表示,最后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则是把良好的家庭教育长久地坚持下来,静待花开。
陈杲的父亲陈钱林培养出2位博士子女,现任浙江育英教育集团基础教育杭州区域总校长,他的家庭教育核心经验与蔡笑晚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学、自立,其中自律就是指习惯,自学就是自学能力,自立,就是独立人格。他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女儿从小活泼,他就加强平常心教育,儿子从小内向,他就鼓励他树立自信心,多给予锻炼的机会。
家庭教育中的点滴投入,总能在多年以后产生回响,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1979年,张文宇考上瑞安中学初中部之后,父亲特地买了一台录音机,方便他学习英语。“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录音机还不是一般家庭舍得买的,当时家里还欠债呢。”张文宇记得,那台录音机花了父亲两个月的工资。正是这台录音机,让张家兄弟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底子——这在他们出国求学时成为加分项。陈钱林在外甥小学学习落后时,鼓励他“学习爱迪生做实验”,激发他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动力。如今,外甥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从事汽车自动化方面的芯片开发,年少有为,让陈钱林十分骄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在这三个学霸家庭中得到生动的验证。如蔡笑晚长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终身教授兼博士生导师蔡天文所说,“学校的教育让所有的同学花一样的时间学同样的知识”,但家庭教育能够根据孩子的天性引导其立志,培养其自学,发展其特长,为孩子营造一个尊重、包容、有爱的氛围,帮助孩子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好的家庭教育考验着父母的智慧,更将让孩子受益终身。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优质资源
学校教育赋能核心力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名校’资源,我们家长也放心了。”近日,说起云江实验小学,家住飞云街道的夏建华啧啧称赞。
夏建华口中的“名校”便是马鞍山实验小学。去年以来,我市有不少新校投用,“新”的不只校园,还有优质资源的注入。而这得益于我市推出的“名校带新校”模式。2023年,市教育局出台了《瑞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实现义务教育全域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据统计,去年,我市创办瑞安中学附属初中等6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7400个,今年又新创办南滨江中学(安阳实验中学南滨江校区)。
云江实验小学、滨海实验小学分别是马鞍山实验小学的南滨江校区、滨海校区。“三所学校均实行统一化管理,实现同步化教研,尤其是实现名师下沉,云江实验小学副校长蔡婷婷便是‘总校’输送过去的‘人才’。”马鞍山实验小学校长蔡建明说,马鞍山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60%以上。
安阳实验小学外滩校区则全面复制安阳实验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20多年来,安阳实验小学始终以“尊重教育”为灵魂,在“真”“善”“美”“乐”校训的指引下,通过系统变革,重塑学校生态,逐步完善了“尊重思想·儿童世界”核心价值观和民主管理模式,走出一条以教育思想带动实践创新的办学新路,形成了独特的“安阳实小模式”,去年底上榜“全国教改实验校”。其外滩校区的成立,意味着更多孩子可享受“名校”教育。
市教育局义教科负责人介绍,2016年“二孩”政策开放,根据入学时间推算,2023年和2024年会迎来一个小学入学高峰期,我市城区学位面临严重不足,除了尽快建设新校,更要办好新校,“名校带新校”办学模式便是一个有效途径。特别是去年设立的瑞安中学附属初中,系市教育局直属的现代化公办寄宿制初中学校,依托浙江省瑞安中学优质资源,打造一流初中学校。
除了“名校带新校”,我市还积极探索“强校带弱校”模式,探索推进薄弱乡校“公托民管”改革,由优质民办学校共同参与管理薄弱公办乡校,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目前,新纪元教育集团受托共同管理林川镇中学、芳庄乡学校,瑞祥教育集团受托共同管理桐浦镇中学,惠及农村学生千余人。
在托管山区学校过程中,6年来,新纪元教育集团“大手笔”建设芳庄乡学校,不仅改善校园环境,而且派出精干师资,开发优质课程。通过不懈努力,芳庄乡学校的招生从曾经个位数到每年八九十人满员招生,从湖岭学区期末综合测试排名倒数到名列前茅,各类科技节、艺术节和写作比赛捷报频传……
“在探索推动城乡教共体建设上,我市率先尝试‘民托公’办学模式,山区学校生源明显回流,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并被省教育厅写入政策文本。”市教育局义教科负责人说。
义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高中教育更是加足马力。市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胜说,近年来,我市以紧抓教师质量和学校管理,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目前,瑞安共有14所普高,其中10所为公办,4所为民办,每一所学校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普高之间展开了校际合作,地处我市西部的六中、七中、八中、九中于2017年联手成立“西部四校”,平时组织联合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共享教师资源。二中、四中、五中也成立“东部三校”进行合作,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学生成绩进步。另外,瑞中和安高、十中和龙翔、新纪元和五中开展结对办学,以强带弱,提升办学质量。
不止步于市内,我市还经常与省内县(市、区)开展互学互比活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活动,优秀的专家、老师集思广益,研究教材和教学,研究高考和育人,在交流和沟通中实现教育的初心。”杨胜说。
“瑞安高考成绩的进步,离不开‘合作’二字。”杨胜说,校内学科、市域内校际、县域之间的合作,构成我市教学质量提升的合作体系,落实教研共富之路新理念。从2016年开始,瑞安高考成绩特控率逐年递增,高考特控线人数和比率连续多年稳居温州各县市第一。
教育质量的提升,也离不开我市对教育的高投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期间,我市对教育相关投入达56.47亿元,其中小型维修等项目投入1.48亿元;新改扩建项目投资35.72亿元,用于建设42所学校,新增学位21610个;在建项目12个,总投资额19.27亿元,可新增学位8460个。
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社会教育赋能引领力
7月6日,以蔡笑晚名字命名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蔡笑晚教育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首次向我市2名教师、30名学生发放了教师奖励金和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共计13.8万元。这也意味着,蔡笑晚持续18年的爱心接力棒,正式交到其子女的手中。
长子蔡天文说,父亲蔡笑晚早在2006年就设立“蔡笑晚助学奖学基金”,累计发放资金210万元。如今父亲年事已高,于是他们兄弟姐妹以父亲的名义,捐资200万元启动基金,成立“蔡笑晚教育慈善基金会”,接过父亲的慈善接力棒,希望以更加系统化、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式,在帮助家乡学子的同时,能够架起世界教育的桥梁。
蔡家捐资助学赢得社会广泛赞誉,也是瑞安人重视教育的一个生动注脚。
瑞安是一座书香氤氲、文风鼎盛的城市,自古以来高度重视教育,有着“耕可致富,读可荣身”的崇文重教优良传统。晚清大儒孙诒让积极创办多所学校,给普通人家的孩子提供读书学习的机会;瑞安士绅许启畴、陈虬等20多人倡议合资聚书,在大沙堤建立全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心兰书社,布衣学子可自由检阅图书……先贤们崇文重教的义举,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如今,新乡贤、民间组织、海外瑞籍华侨华人、村社等社会力量,纷纷接过先贤的接力棒,传承耕读好传统,捐资助学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尊师重教在瑞安蔚然成风。
每年暑假,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奖学活动都会在云周、汀田、上望、湖岭、林川等地接连上演,激励着优秀的学子们。而这背后,是新乡贤的慷慨解囊。据市委统战部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新乡贤累计为家乡教育事业开展奖教助学活动39场,发放资金616万元,惠及师生1471人。
2017年,湖岭镇大岭垟村热心人士众筹百万元,成立“耕读爱心社”暨陶岭风采基金会,奖励本村中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截至2023年,该基金会累计向54位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57.6万元。去年该村两名学子考上瑞安中学,4名学子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获奖学子代表项邦胤说,奖学金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他们将继续奋起向前,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村里的这份厚爱。
2022年8月23日,林川镇新乡贤自愿捐赠1300多万元成立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奖励林川镇优秀学生、教师,资助困难学生以及促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事项,鼓励学子们继续努力学习,学成后报效国家、建设家乡。林川学子深受鼓舞,近年来每年都有累计超过60名学生被国内外重点大学、浙江省内重点高中录取。
除了新乡贤的助力,“云江助学”活动也是瑞安教育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参与者有政府部门、媒体单位、民间组织、企业家、普通市民等等。自2001年启动以来,该活动已累计帮助15664名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款超过8400万元,成为许多学子圆梦大学的坚实后盾。
捐资助学的风也刮到了海外,许多瑞籍华侨华人心系故土,捐资助学。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先后为国内近2000名困难学生捐助了900多万元。该基金会永远名誉会长、知名侨领郑贤领长期资助困难学生上学,累计资助金额超过600万元。“我当过11年老师,对教育事业有特殊情感。”郑贤领说,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换取困难学生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感到很高兴,不仅自己要坚持做下去,还会带动更多华侨参与进来。
近年来,许多村社、住宅小区,也加入支持教育事业行列。村集体富起来的锦湖街道龙星村自2023年起实施奖学金政策,激励学子勤奋学习,学有所成。龙星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负责人林法静表示,设立奖学金不仅是为了让优秀学子感受到村集体的关爱,更是为了营造尊重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今年开始,香缇学府(鸿雅园)小区则对中高考成绩优异的学子进行奖励,奖金来自小区停车费等公共收益,目前已有不少业主申请奖学金。“绝大部分业主对这个奖励制度都很支持,大家都希望弘扬社会正能量,提升小区的学习氛围。”该小区党支部书记金兴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