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贾洁楠
蔡笑晚,瑞安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将六位子女全部培养成才,五位博士一位硕士,各个都是栋梁之材、社会精英。培养一个孩子成才,可以说有运气成分在,像蔡家这样六个孩子各个都有出息、“全面开花”的家庭,不要说在瑞安,就是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
蔡笑晚教育的核心思想
梦想、方法、坚持
蔡笑晚的小女儿蔡天西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2岁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30多岁时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被媒体称为“天才少女”。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归功于我父亲的家庭教育。”毋庸置疑,这个来自瑞安县城的普通家庭能够成为全国知名的教育传奇,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成功。
想让子女更优秀,家庭教育要怎么做?这是蔡笑晚和子女们每回出现在公开场合时避不开的问题。2024年7月,在瑞安举行的蔡笑晚教育慈善基金会成立大会上,他再次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梦想、方法、坚持。
“家庭有目标,孩子才会从小开始就有梦想,从而一步步向着目标靠近,最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蔡笑晚说,从小立大志的孩子,不会满足于现状,取得成绩后,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和气魄。而确立梦想后,需要一套科学方法去实现。蔡笑晚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习惯和自学能力,“单独依靠老师传授,孩子就不可能学到比普通学生更深刻更高层面的知识”。他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一套大家都满意的方法,必然培养出一个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要培养出一个杰出的人物,必然需要一套特殊的方法,父母需要替孩子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个关键。最后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则是把良好的家庭教育长久地坚持下来,静待花开。
从小立志、早教、坚持……蔡家的教育理念,是否就类似当下教育“卷”的趋势?对此,蔡笑晚之子蔡天文在蔡笑晚教育慈善基金会成立大会上作了回应。他认为“卷”体现出学生们极佳的学习态度和社会重教的氛围,但是过于注重考试和排名,才是家长焦虑和孩子迷茫的根源。“现在很多学生学得很努力,但是却没有目标。”蔡天文建议,理想兴趣一定要从小树立,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应试内容,更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目标、能力,往学科深度和知识面广度进行探索学习,他说:“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无数次的百米冲刺,一次考试的成败不应该被过分看重,只知道冲刺的人,是没有力气得冠军的。”
18年后再出发
为优秀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
蔡笑晚的家庭教育奉行长期主义,这个理念也延伸到了他们的教育慈善事业。18年间,蔡笑晚助学奖学基金让超过500名渴望长才的孩子实现梦想,其中不少上了中科大少年班,考上清北名校。
“我的父母年事已高,父亲和兄妹几个也一直探讨如何将教育慈善更好地做下去。”接过“接力棒”,蔡天文、蔡天西对助学奖学基金进行“全新升级”,7月初蔡笑晚教育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大会上,蔡天西与他的父亲一样,希望继续推广“博士家庭”早期教育、立志教育及自学能力培养等教育理念,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和奖学金。
与原来的助学奖学基金相比,新成立的基金会还致力为瑞安教育打开一个前沿学科、创新教学的全球化视野。蔡家兄妹认为,当今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将彻底改变社会形态,重新定义社会群体,甚至重新构建世界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和人才显得更加重要。
“我们的学生在同样的教室,花一样的时间学同样的知识,这样的方式,对于顶尖人才的培养是不够的。”蔡天文希望基金会为优秀学生提供超前学习、个性化项目学习的机会,让这些学生尽早知道大学学什么,为他们开启了解前沿科学研究的一扇窗。
他说:“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专业选择,都应该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基金会希望把全球领先的教育理念和资源引进瑞安,开拓学生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国际竞争,也将创造机会让瑞安优秀的学子走出瑞安,走向世界,成为引领者。”除了学生项目,基金会还计划与学校和教育部门加强合作,为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师提供资助和进修机会,支持和资助新的教育方法、技术和教材开发,提高教育质量。“基金会希望汇集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力量,支持瑞安教育走向个性化、前沿化、全球化。”蔡天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