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最新闻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瑞安学子在“家门口”
享受名校资源

    ■记者 潘敏洁 实习生 潘依婷 通讯员 尹智孟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名校优质资源,我们家长也放心了。”近日,说起瑞安市云江实验小学,家住飞云街道的夏建华啧啧称赞。她口中的“名校”便是马鞍山实验小学。去年成立的云江实验小学是马鞍山实验小学南滨江校区,背靠马鞍山实验小学的教学资源,在2024年秋季招生中吸引了大批学生报名。

    这正是源于我市推出的“名校+新校”模式。2023年,市教育局出台了《瑞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实现义务教育全域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2023年以来,我市有不少新校投用——“新”的可不止于校园,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学校与优质资源深度融合,起步伊始便突显高起点气质。比如云江实验小学、滨海实验小学分别是马鞍山实验小学的南滨江校区、滨海校区,依托马鞍山实验小学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优质师资,满足家长期待;安阳实验小学外滩校区全面秉承安阳实验小学的“尊重教育”核心理念、系统管理模式、德育教学先进经验和师资力量,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径;瑞安中学附属初中依托瑞安中学的优质资源,努力打造一所学校定位高规格、育人模式高质量、管理水平高效益、校园文化有特色的“家门口一流初中学校”……

    据统计,去年,我市创办瑞安中学附属初中等6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7400个,今年又新创办南滨江中学(安阳实验中学南滨江校区)。

    为什么突然有了这么多新校?瑞安市教育局义教科负责人解释,2016年随着“二孩”政策开放,根据入学时间推算,我市将在2023年和2024年迎来小学入学高峰期,届时我市城区学位将面临严重不足。因此,尽快建设新校是当务之急,不只要建好,更要把新校办好。

    “名校+新校”办学模式便是一个良好途径。“一般新校建成投用后,它的办学理念、文化建设、管理制度都要慢慢探索、实践,而‘名校+新校’模式,让新校站在了‘巨人’肩膀上,让它们能够快速发展成熟。”该负责人说。

    而今年的秋季招生情况,也证明了这种模式大获成功。据介绍,今年小学秋季招生中,近700名学生(占统筹学生的95%)统筹第一志愿就填报了市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小学、安阳实验小学外滩校区等各所新校。

    马鞍山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60%以上。这曾让不少家长眼红的优秀师资力量,如今,在该校的两个新校区也能享受到了。“马鞍山实验小学及两个校区均实行统一化管理,实现同步教研,共享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尤其是名师下沉。云江实验小学副校长蔡婷婷便是‘总校’输送的人才。”马鞍山实验小学校长蔡建明说。

    夏建华的女儿是云江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下半年升二年级。他们当初正是看中学校的“背景”,才坚定地购入了该校的学区房。“以前很羡慕城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今马鞍山实验小学有的,在云江实验小学也不缺。”她说,学校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师团队,都为孩子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孩子对学校的评价也很高,现在她不仅喜欢学习而且积极性很高。学校还很注重与家长的交流,经常举办家校活动,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学校的活动,共同见证孩子成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瑞安国防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最新闻
瑞安学子在“家门口”
享受名校资源
《村“靓”了》杀青
展现新农村美好画卷
瑞安中学两支队伍
获得“创新之星”
这所学校的暑期项目化实践活动有特色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4 瑞安学子在“家门口”
享受名校资源
2024-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