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晓)“我很幸运,参与了崇雍大街的更新改造。”“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7月29日,记者连线到了崇雍大街城市更新项目建筑师、瑞安姑娘孙书同,对于成功申遗,她表示十分开心。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孙书同1989年出生于北京,其父亲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导师、瑞籍戏曲学家孙崇涛;母亲李月华,是温籍著名琵琶演奏家,有“琵琶华”的美誉。孙书同是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2015级硕士毕业生,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为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北京市东城区政府于2018年至2021年间,对老城进行了系统性的保护更新。其中,与中轴线平行的崇雍大街是重点之一。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的孙书同,正是北京崇雍大街更新改造项目、钟鼓楼紧邻地区更新提升项目、万宁桥及玉河北段整治提升项目的建筑专业负责人,也是“卸妆”式改造的背后力量。
崇雍大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接天坛,北抵地坛。它是北京中轴线周边最具老城文化特色的一条街道,国子监、雍和宫等北京标志性历史建筑分布在大街沿线。2018年,崇雍大街改造工程启动,选取沿街潜力空间作为文化展示主线,串接起胡同街巷与历史文化遗存,通过景观塑造、风貌再现、特色文化功能植入等方式,营造出古老街区的文化场景。
“我们抢救性修缮了20多处历史老建筑,还创新性地探索了老旧材料回收利用的一些保护方式。我们回收了大概86万块旧砖和18.2万片旧瓦,又将这些旧材料在老城的保护中恢复利用。”这个工程,是孙书同入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后,参与的第三个城市更新项目。
孙书同和同事们的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她说:“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大概是我走在大街上,居民们都认得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