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盈盈 通讯员 钱成树
商铺里,美味可口的猪油渣、远近闻名的南山索面、甘甜筋道的驼背翁麦芽糖等平阳坑镇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购买;土菜馆里,特色菜品明码标价,商家服务热情又贴心,小份菜、公勺公筷引领文明餐桌风尚,让游客吃得放心、舒心。
“为一份美食,去一座城。”当前,“味蕾游”成为受欢迎的出行方式,不少游客追求个性、重视消费体验。为了让“舌尖”带动“脚尖”,给乡村旅游注入新动力,市市场监管局结合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积极打造乡村特色消费新场景,既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又改善消费体验,催生乡村旅游新质生产力,助推共同富裕。
近年来,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一种新业态,赋能乡村经济发展。平阳坑镇依托东源木活字、东梨文旅、悠然南山三大研学基地,稻田星空露营基地、如花书吧、南山村走马楼等特色建筑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农文旅、研学游发展态势良好。
“这些旅游发展新路径蕴藏巨大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机遇,我们结合工作职能在保障‘吃喝玩乐’消费上做文章,不断加强消费环境建设,为乡村旅游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瑞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要让“流量”变“留量”,不仅需要创新,更要修炼“内功”,规范生产和经营,打造可持续的放心消费场景。
在平阳坑镇沿江路,记者看到“瑞美食品”商铺的货架上摆放着各类平阳坑特色美食,商家一边热情招待消费者,一边忙着打包来自线上订单的商品。
这样的场景是商家不曾想过的。“以前我们根本没想过把猪油渣向外推广,在网络上销售更是不敢尝试,就怕有人投诉。”该商铺负责人介绍,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改变了加工场所的布局,完善了包装标签内容,还做了食品安全检测,“如今,加工环境更加整洁,服务更规范,做产品的底气更足,网络短视频吸引了不少流量,销量比以前好了很多,下一步会考虑做自己的品牌。”
据了解,为改变猪油渣加工点“低小散”甚至“三无”现状,今年初,市市场监管局高楼所工作人员逐户摸排调研、逐家耐心动员,坚持“监管+服务”双管齐下,同时联合平阳坑镇人大共同为经营户解决加工场所装修、营业执照办理、融资等问题,经营户由一开始的不配合、不理解到最后积极整改,历经半年多时间,猪油渣行业从生产、包装、销售实现全链条整治。
看到这些变化,南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大棉心动了。他来到高楼市场监管所,表达了提升南山索面品牌的诉求:“南山索面历史悠久,但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经营,规模小,难以打开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我们要打造南山村自己的品牌,同时也要让南山索面这个传统手艺一直流传下去。”
村民有需求,市场监管积极回应。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联系专家为南山村从事索面制作的个体户开展技能培训,同时推动南山村成立索面发展行业协会,协助该村申请南山索面地理商标,鼓励生产工艺条件良好的索面加工作坊创建民生阳光小作坊,让消费者可以实时观看加工过程,感受传统索面制作工艺的魅力。
此外,为提升消费体验,市场监管部门还着力打造“逛吃购玩”一站式消费场景:土菜馆里本地特色菜品明码标价,商家主动提供小份菜,公筷公勺让游客吃得干净又放心,用餐结束游客可随手购买当地特色美食,也可到南山村走马楼了解传统索面制作工艺,品尝南山村独有的舌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