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钱丽珍
8月天气依旧炎热,食物极易腐败变质,稍不注意,肠道传染病就会“找上门”;夏季蚊虫活跃,需警惕虫媒传染病,居家和外出要做好防蚊措施。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重点预防媒介生物传播传染病、高温中暑及肠道传染病等。
炎炎夏日
注意防暑降温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或烈日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两类人群易患病,一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锻炼的人群;二是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产妇等。头痛恶心、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等症状往往是中暑的先兆。预防中暑要做到:避免阳光直射,加强通风降温。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要做好防护,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少产热,活动应放慢速度。外出时宜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衣服,佩戴太阳镜和遮阳帽,随身携带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物。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钾、镁等元素的饮品。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正对空调出风口和电风扇,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若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应及时送至医院急救处理。
注意饮食卫生
预防肠道传染病
高温天气利于细菌繁殖,食品更易腐败变质,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餐馆、食堂等集体供餐单位和家庭都应注意卫生状况。暑假是外出旅游高峰,市民外出聚餐频次增多,更需防范食物中毒的发生。
专家提醒,天气炎热,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以熟食、温食为主,少吃或不吃生冷、冰镇食物。另外,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若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就诊。
防蚊灭蚊
保持环境整洁
盛夏天气炎热,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蚊虫孳生。蚊子可以传播多种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乙脑等。登革热是一种通过伊蚊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
每年7至8月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做好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消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封盖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疏通沟渠、清理淤泥和杂草;排清所有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的积水、闲置容器的积水等;清除小容器垃圾,如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等垃圾容器。
外出时可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家里可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避免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地逗留;外露皮肤及衣服上可涂蚊虫驱避剂;适时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
专家提醒,被蚊虫叮咬后,如果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和肌肉、关节、骨骼痛以及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皮疹,要及时就医确定是否患登革热,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