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子颖 蔡自祥 陈异俗 林勇 邵象富 实习生 金诗茹
这两天,一条“小孩溺水命悬一线,男子路过3分钟抢回一条命!拯救的是一个家庭!”的视频冲上网络平台热搜。8月7日,在塘下镇鲍七村内河,一名男童不慎落水,生命危在旦夕。幸运的是,一群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用他们的勇敢和爱心,共同编织了一张生命的安全网。目前,溺水男童经医院救治,病情已转危为安,正在康复中。
幼童溺水命悬一线 塘下热心市民接力救援
8月7日16时50分许,来自湖南的男童在鲍七村内河不慎溺水。危急时刻,孩子的母亲不顾一切地跳入河中试图救援,但因不会游泳且河水较深,她只能无助地抱住孩子,在水中挣扎。在这过程中,男童的姐姐一直在河边哭泣喊“救命”。
哭声传到家住附近的村民周海宽耳中,他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跳入河中,向母子俩游去。“当时,我只看到孩子母亲的半个脸露在水面,而且还在河中央,游近了才发现她抱着孩子。”周海宽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旧冒了一身冷汗。他说,当时他拼尽全力,用力想将母子俩拖回岸边,但根本就拖不动。
“附近的人说小孩掉到水里了,我马上冲出来下水,当时三个人都还在河里,我看弟弟拉不上来,就跳下去帮他。”关键时刻,周海宽的堂哥周学宽闻声而来。他同样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两兄弟携手合作,终于将母子俩艰难地拖回岸边,为这场救援行动赢得了宝贵的第一步。
然而,救援并未就此结束。上岸后,小男孩已失去意识,情况万分危急。就在这时,新居民蒋闪闪路过此地,立即加入救援行列。
“当时我没有犹豫,开了车门就直接冲下去急救。”蒋闪闪说,当时他正准备跟家人去游泳,听到河边有人呼救,便快速跑了过去。蒋闪闪看到被救上来的男童嘴唇发紫,脸色苍白,肚子胀得鼓鼓的,估计喝了很多水,情况十分危急。凭借平日从网上看到的急救方法,他和同在现场的塘下新居民吕明等人迅速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等一系列紧急处理。
大约3分钟,孩子终于恢复了呼吸。蒋闪闪等人呼叫120急救车,并在120救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胸外按压,并引导救护车准确到达事发地点,争取到宝贵的救护时间。随后,孩子被送往医院救治,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回忆当时的情景,蒋闪闪既紧张又开心。“救活孩子的时候,我的手在发抖。因为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没有任何经验。孩子救活以后,我感觉心里悬着的石头放下了。”蒋闪闪告诉记者,自己也是一名孩子的父亲,平时就比较关注急救知识。
提起救人的事情,周海宽表示:“这真的没什么,只是出于本能反应,不管何时遇到这种紧急情况,都会出手相助的。”
获救幼童已转危为安 幼童母亲:向救命恩人当面致谢
8月9日上午,记者在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见到了溺水获救的男童小宇。小宇今年3岁,他妈妈回忆,事发当天17时许,小宇跟姐姐一起外出玩耍,几分钟后,姐姐跑回家呼救,说弟弟掉河里了。她赶紧跟着女儿跑出来,在塘下镇鲍七村内河里看到了儿子的身影。小宇妈妈不会游泳仍不假思索地跳入河中,紧紧抓住儿子的脚,由于河水较深,她的双脚够不着河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名男子先后赶到联手将母子救上岸。
小宇妈妈表示,等她清醒的时候已经在岸上了,看到儿子脸色乌青,毫无反应,只能哭喊着让大家救救孩子。这时人群中走出一名30多岁,身穿白色上衣的男子对小宇实施了急救。大约几分钟后,小宇才渐渐有了呼吸。“看到儿子苏醒,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我只来得及朝第一个救我们的男子磕头。这3位好心人都是我们的再生父母,等孩子出院以后,一定要找到这3位救命恩人当面感谢。”小宇妈妈激动地说。
据了解,当天小宇经120急救车送到瑞安市人民医院救治,8月8日一早已转入儿科住院部。儿科主治医生薛扬帆表示,经过治疗,小宇的状态已经恢复良好,预计一周后就可以出院了。“当时第一现场的心肺复苏很重要,应该是越早越好,对心肺、大脑的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薛扬帆告诉记者。
此事件也再次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夏季是儿童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作为监护人,家长要高度重视儿童安全问题,时刻紧绷安全弦,加强对孩子的看管,教育孩子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要独自到水边玩耍,确保孩子们能够安全、快乐地度过假期。
如何正确施救溺水者 要立即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
“小孩溺水命悬一线,被路过男子用3分钟时间拯救回来”的相关视频和新闻冲上热搜,在一片点赞声中,也有网民对施救手法提出疑问。那么如何把握黄金时间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怎样才是正确的施救方法呢?
记者联系了瑞安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钱松泉。据钱主任介绍,溺水者脱离水面后,施救者要评估溺水者是否存在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如果是,要立即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首先进行意识判断,轻拍溺水者双肩,大声呼唤,观察溺水者是否有反应。无反应,表明其意识丧失,立即拨打120,拿来附近可用的AED,然后观察溺水者的胸腹部是否有起伏,至少观察5秒,但不要超过10秒。如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后,观察溺水者口腔有无异物;如果有异物如水草淤泥等,应将溺水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异物,然后进行2至5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确保胸廓有效起伏,然后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进行,直至呼吸恢复或由专业救援人士接手。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溺水者控水。控水等倒挂操作,可能会使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引起误吸。控水并不能将肺部和呼吸道的水排出,反而会延误抢救的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