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豫州 通讯员 倪森)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共有15个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完成投资55.4亿元,投资完成率65.6%,项目数和完成额均居温州第一位;53个项目列入温州市“百项千亿”项目,其中27个续建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4.7亿元,投资完成率70.6%,21个开工类项目已开工19个,开工率90.5%,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位。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扩大有效投资的号召,对标对表省“千项万亿”工程、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市、清洁能源保供、水网安澜提升、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文化旅游融合、民生设施等九大领域,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了216个具有战略意义、引领作用、支撑作用的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强化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的支撑作用。上半年,我市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04.1亿元,其中115个续建类项目完成投资167.3亿元,投资完成率74%;新开工项目47个,其中提前开工2个。
先进制造业是瑞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市发改局重大项目前期科负责人介绍,这一领域也是我市入选省“千项万亿”工程数量最多的一类,涉及了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多个新兴领域。其中,戈尔德年产200万套/800万支汽车智能悬架系统系列产品生产线及配套供应链建设项目等实现提前开工;浙江迅达年产3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部件产业化项目、兴旺年产3000台(套)一体化智能高端鞋机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加速推进;天宏高分子新材料时尚鞋智造项目一期竣工、二期部分结顶。这些项目将加快推动我市的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机械装备向智能装备、高分子材料向新材料产业转型,提升发展时尚轻工特色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科技创新强基领域,从2020年开始推动的瑞安市东新数字经济智汇谷项目经历了一期、二期建设,目前已经谋划至第三期,持续聚焦数字经济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清洁能源保供领域也同样重要,是我市壮大产业发展、满足社会生活需求的重要支撑。对此,我市提出“要让电等发展,不能让发展等电”的电网建设战略。正在建设的220千伏温州中东部电网补强工程瑞安段、3月开工的温州瑞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提前谋划的瑞安林溪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均列入温州市“百项千亿”项目。实施类中规模最大的瑞安1号海上风电项目入选省“千项万亿”工程,计划总投资38亿元,配套建设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及陆上计量站,预计2025年12月竣工投用,达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10.64亿度,能够满足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
在交通强市领域,道路、铁路、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等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联络线(瑞湖高速)多段开花。4月15日,4标段白龙山隧道正式开工;5月21日,汀田段启动大面积拆迁。温州市域铁路S3线附属配套工程(瑞安段)永宁大桥计划在8月底进行大桥合龙。
在水网提升安澜领域,瑞安市金潮港流域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新建堤防长度23.26千米、治理河道8.07千米,瑞安市飞云江治理二期工程新建堤防总长21.77千米,聚焦防洪排涝与水生态保护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不论是调结构还是补短板,这些重点建设项目都紧扣高质量发展。从内容看,或为产业升级增添动力、或为“强城筑核”行动蓄势赋能、或为改善民生补齐短板,都是瑞安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从质量看,都是相关领域的迭代提升。在保障举措上,我市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上实行应保尽保,纵深推进“三万”行动,持续深化“数据得地”改革,紧盯老旧工业区改造、耕地功能恢复,统筹推进资产盘活、多元融资、运营提效等工作,争取国企融资较去年增长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