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小章 通讯员 刘烨波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这是彼时南宋诗人陆游,经过飞云江时留下的咏叹。千百年来,云江潮涌冲开混沌与蛮荒,无数先民世代沿着江岸繁衍生息、筑坝围城,孕育了这座小城。
可以与飞云江潮相媲美的,是瑞安涌动的另一股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改革开放以来,瑞安人筚路蓝缕、守正创新,持之以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甚至“无限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之最”与“首个”。
40多年来,在历史长河不过白驹过隙。然而,因为改革,瑞安的40多个年轮显得那么深、那么重、那么有震撼力。
破局开路 激发市场活力
瑞安吃改革饭长大,走改革路起家,改革是瑞安鲜明的底色。回望改革开放后一路走来的历程,瑞安的成绩灿烂又辉煌。1987年创办第一家三资企业、1987年诞生全国第一个非公企业党组织、1990年发出“全国第一张股份合作制产权证书”、1997年列入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在这片被改革的春风率先照拂的土地,瑞安人勇于打破桎梏,在合作竞争中激发区域发展的活力,瑞安率先吃到了改革红利,成为“温州模式”重要发祥地。
近年来,和全国大多数经济强市一样,我市进入了资源要素瓶颈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特别是土地紧张、能耗居高等共性问题较为突出,工业整体发展模式变得低效率。
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才是目的。破解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烦恼”,就要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破除发展障碍,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有了新厂区,没了厂房空间局限的困扰,我们有信心在拿地五年内,实现产值超3亿元。”日前,瑞安市君诚塑胶制造有限公司举行了新厂区奠基仪式,新厂区占地面积23.16亩,公司总经理颜家文表示。
君诚塑胶能拿到新厂区供地得益于“数据得地”改革。去年,瑞安市通过“数据得地”机制,构建了一套评分体系,从多个维度对企业进行评分。在“数据得地”评分体系的评价中,君诚塑胶在橡胶及塑料制品大类中位列第一名,凭借高分,如愿列入供地计划。
作为制造业之城,面对产业空间的掣肘,我市向全面深化改革要效益、要空间,从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到推进工业全域治理加快转型升级行动,从亩均论英雄到数据得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成长的烦恼”在成长中解决。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活跃,我市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全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响“来瑞安·心最安”营商环境品牌。
部分民营外贸企业因风险防范意识较弱,缺乏纠纷处置经验和举措,遇到涉外商事纠纷“不会诉”“不敢诉”“不愿诉”。“洋官司”难打如何破解?瑞安创新推进的涉外商事纠纷调处改革,打出纠纷化解、合规诊断、原产地证书自主打印等服务组合拳,截至去年底,帮助企业挽回损失1.2亿元,争取订单10余亿元。
这只是瑞安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其中一项举措。目前,我市聚焦服务清单上的事、企业一直想办却办不成的事两类事,市企服中心各服务板块可办理增值服务事项269项。
率全国之先首创企业互助增信还贷机制,承接全国首个财险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落地全国首家县级涉外调解中心试点,列入全省首批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置改革扩面地区,率全省之先试点吊销未注销企业依职权注销工作,成立温州市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省级改革试点相继落户瑞安,一个个改革亮点的不断涌现,为瑞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回应关切 释放民生红利
千改革、万改革,群众没有获得感就是白改革。在改革的征程中,“群众”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既是改革的主体和力量智慧的源泉,也应是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改革不是统计表上冷冰冰的数据,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近日,市民王女士刚刚迎来了自己的宝宝,住在市妇幼保健院,登录浙里办“出生一件事”,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全程在线填写了有关资料,1小时不到便为宝宝办理了新生儿出生、医保参保登记等相关事项。
“线上就能办,很方便。”王女士对此赞不绝口。这得益于我市出生“一件事”改革。改革前,新生儿父母为宝宝办理出生相关事宜,至少需要跑6个部门、10余次服务窗口,需提供身份证等24项材料,填报5张表格,时间跨度至少5个工作日。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19年,我市开展出生“一件事”改革,成为全省首创,经验全省推广,之后改革持续迭代升级,进一步打通部门数据,实现从多部门跑到一站式办理再到如今的线上办,让新生儿办证不再是“甜蜜的负担”,让“幸福时刻”持续。
“出生”只是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开始,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幼儿入园、学生入学、婚育户登记、退休养老、身后一件事等多个“一件事”均实现快捷办理。
“一件事”改革搭建了便民“高速路”,我市实施的院前急救一件事改革则是守护群众生命之光。
“家人不幸触电,从楼梯上摔下了,导致心脏骤停。”“保持节奏,不要慌张。”9月2日18时29分许,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接到市民求救电话,专业而冷静地发出指令,指导家属进行心肺复苏,并迅速调派就近的塘下急救站当班车辆赶赴救治。18时36分,塘下急救团队到达现场,经过急救医生现场施救,患者恢复自主心跳。
从接到求救电话到抵达现场,用时仅七八分钟。我市深入实施“院前急救一件事”改革,构建“1+18+N”县域一体三级院前急救专业服务体系,打造了“快速响应、精准定位、全程互动、一路畅通、实时报销”的院前急救“瑞安模式”,截至去年底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从原来的10分2秒缩短至8分59秒,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至9.4%,在“一升一降”间打通百姓“生命绿色通道”。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实生活中时有上演。我市开展医保纾困改革,市医保局牵头成立了市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通过整合政府、社会、慈善等多方资源,建立起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实现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化解低收入家庭高额医疗费用负担,为困难群体“减负”。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这1.5吨尿素是通过‘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平台申请的,点点手机就申请到了,而且平台价格比市场价低不少呢,让农民得实惠了!”莘塍种植大户蔡法弟高兴地说。
发轫于瑞安的“三位一体”改革实践,近年来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我市从农民需求出发,试水农业数字化改革,打造“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平台,开发了“无忧种田”“无忧销售”“无忧贷款”“无忧补贴”四大应用场景,助推农业生产更高效,产销对接更精准,项目融资更畅通,政策兑现更便捷。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共享改革成果。2006年至2023年,瑞安农林牧渔产值从18.20亿元增至49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倍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由2.53缩小到1.81。
全面开花 蓄足发展动力
在中华文明的悠悠长河中,古老的声音不曾消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的最强音。在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全市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工作全面铺开,持之以恒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在马屿镇镇政府办公楼三楼,约500平方米的开放式办公大厅内,多个职能部门打破条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取消物理隔断,实行“一体化”集中办公。这是我市实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带来的明显变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过去常用来形容基层治理的千头万绪。县乡权责不对等,“条”“块”分割、基层干部负担重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如何才能让“千条线拧成一股绳”?2020年年底,我市列入全省“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通过“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将执法权下沉到基层,在马屿镇建立了温州首支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以“派驻+赋权”模式开展工作,打造了“马屿样本”。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发展就无从谈起。聚焦安全生产智能监管和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两大应用领域,我市“电安星”安全生产智能化应用上线,将工业企业、老旧房、低洼路灯等纳入实时动态监管,有效赋能风险管控,助力除险保安。
在社会治理方面,我市推进“四个平台”建设,即把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项内容作为基本职能建立的服务平台,实现“一网作战”“一员多用”的管理模式,使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在党建领域,我市健全完善“以事找人、以事论人”考评用人机制,迭代升级中组部试点“强基善治指数”,着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新活力。
浙地智用应用作为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核心组成部分亮相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向全省复制推广;破产智审应用获省高院发文全省推广,入选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基层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实现路径的探索,入选省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揭榜挂帅项目……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仅2020年至2023年,获国家部委批复试点6个、省级批复试点90个,以及省改革突破奖(改革创新实践案例)5个,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破题。
一项项改革相继落地,一条条探索付诸实践,为我市发展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幕全面拉开,瑞安再次站在新的历史关口,将继续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决用改革思维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最猛“火力”点燃发展最强“引擎”,谱写下一部更厚重、更华美的新篇章,让改革底色更足、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