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虹/文 蔡伟/图
9月8日,位于马屿镇瑞安时尚轻工眼镜创新供应链产业服务综合体(以下简称“马屿眼镜综合体”)的马屿眼镜博物馆开馆、马屿眼镜旗舰店试运营。“双馆”齐开,开启一场“古”与“今”的“对话”。
眼镜是瑞安轻工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温州第一副老花镜由马屿人研发制作,从此开启了马屿眼镜的制作与销售之路。马屿镇拥有“中国眼镜之乡”的美誉,已成为当代中国眼镜制造销售的发源地之一、温州眼镜的主要生产基地。
100件眼镜周边珍藏品
亮相马屿眼镜博物馆
从水晶原石到旧版五元人民币炼钢工人所佩戴的同款翻盖式防护眼镜……当天,马屿眼镜博物馆开馆,展出了来自马屿爱心人士胡允楷捐赠的100件与眼镜相关的珍藏品。
马屿眼镜博物馆位于马屿眼镜综合体2楼。步入展厅,一排展柜映入眼帘,展柜内的展品从水晶原石开始,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从汉代至民国时期的眼镜及藏品。
“公元67年前就有了放大镜,从东汉至宋代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单片放大镜……”在展柜内,每一个藏品,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一路细细看去,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对眼镜的“前世今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这件清朝银胎烧蓝眼镜盒搭配铜框水晶眼镜藏品保存较为完整,说明当时眼镜的拥有者对其很是喜爱。”提起这些眼镜藏品,胡允楷如数家珍,“银胎烧蓝工艺展示了清朝高温烧制的精湛工艺,镜盒上的西洋花图案,寓意代代相承;童子戏鼓、童子闹春图案,寓意吉祥平安。每个时期不同的眼镜和眼镜盒制作的材质和工艺,可以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审美趋势,对现代眼镜制作很有参考意义。”
“你看这张眼镜票据,相当于当时大明钟表眼镜总公司的宣传单。上面写着‘做大事业 要有目光’,是眼镜的广告语;每副一百五十元至一千元,是当时眼镜的价格;上面还有地址、电话等元素。”每到一处,胡允楷都细细讲解,“每一张票据都值得仔细研究,票据可以侧面反映当时眼镜行业的发展情况。”
据了解,捐赠人胡允楷是天津市品派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标准眼镜博物馆馆长,是从马屿走出去的“马屿眼镜人”。“20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从事眼镜生产、销售工作,随着对眼镜生产、销售工作的深入了解,我对眼镜的发展历史也越发感兴趣。”胡允楷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收藏“老”眼镜,越收藏越喜爱,目前大概收集眼镜相关藏品近千件,收藏在天津标准眼镜博物馆内。
今年4月,胡允楷回到家乡马屿,参观了瑞安时尚轻工眼镜智慧供应链产业服务综合体。“综合体功能齐全,虽然梳理了眼镜的发展历史,但是没有藏品做支撑,显得略为单薄。”胡允楷表示,在镇里领导的牵线下,他捐出自己收藏的100件眼镜相关的藏品,“综合体很‘新’,代表着马屿眼镜蓬勃发展的朝气,希望这些‘老’物件的加入,丰富‘马屿眼镜’的文化内涵。”
唱响“马屿眼镜”区域品牌
“马屿眼镜”首家旗舰店运营
“家门口就可以验光、配眼镜,很方便。”当天,马屿眼镜旗舰店也开始试运营,在马屿工作的丁燕青是该旗舰店的第一位客户。经过验光、配镜等程序后,丁燕青给三年级的女儿配了一副钛材质眼镜,“这里眼镜框种类很齐全,选择空间很大。”
“‘马屿眼镜’是马屿镇已经注册成功的集体商标,经授权后,马屿眼镜企业和马屿人创办的眼镜企业都可以使用。”马屿镇经发办工作人员介绍,纵观马屿眼镜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沿街叫卖到回乡创业、从专攻内销到壮大外贸,处处体现着马屿人自强不息的顽强斗志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了全力打造、全方位宣传“马屿眼镜”集体商标,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马屿眼镜旗舰店应运而生。
作为“马屿眼镜”首家旗舰店,该店落地马屿眼镜综合体一楼,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分本土区和品牌区两个展厅,展出各品牌眼镜约1800副。本土区集中展示马屿本地眼镜品牌,品牌区集中展示马屿人在外创立的眼镜品牌及部分国际大品牌。此外,该旗舰店还投入十余万元,引入马屿镇第一台全自动一体式综合验光仪,为前来配镜的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接下去,我们将充分发挥‘马屿眼镜人’在全国两万家门店优势,实现‘产+销全托管’,线上线下全覆盖,打造品牌加盟模式,通过线下加盟,线上营销B端(面向商业客户的市场)和C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同时发力,实现在全国各地开设直属店和加盟店,推进‘马屿眼镜’连锁店走向全国。”马屿眼镜旗舰店主理人陈广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