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瑞安医疗卫生事业稳健发展
浙大二院、瑞安市人民政府、瑞安市人民医院三方签约
签约仪式
仙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
院前急救
高楼镇卫生院颐馨康养中心
市人民医院5G远程中心
市人民医院启用放射人工AI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市五医新院

    ■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许正智 林翩翩

    医疗是民生之需,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牢记殷殷嘱托,坚持人民至上。近年来,瑞安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锚定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协同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

    强化学科建设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今年9月,浙大二院、瑞安市人民政府、瑞安市人民医院正式启动全面战略合作,三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浙大二院协作医院揭牌仪式。根据三方合作协议,本轮合作期限为3年,合作后瑞安市人民医院冠名浙大二院协作医院。合作内容包括浙大二院优先接收安排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务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进修培训,帮助打造一批温州乃至浙江省知名的高水平医生;市人民医院加入浙大二院的相关专科联盟,通过学科共建、资源平台共享等形式,提升专科医、教、研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批温州乃至浙江省知名的高质量学科;浙大二院、市人民医院共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实双向转诊等。

    近年来,我市注重“高、精、尖”优质学科培育,切实提升危急重症的诊治能力,拥有全市省重点学(专)科14个,温州市重点学(专)科35个;温州市级重点实验室(温州市糖尿病并发症诊断及防治重点实验室)落地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骨科入选省临床重点专科,是温州唯一入选的县级医院;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入选温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同时,积极与省内外“头部”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市人民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18家“头部”医院达成合作,引入21个强势学科、成立24个名医工作室;市中医院与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全力协助市中医院打造三级甲等水平中医医院,满足我市及周边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在家门口就能挂北京、上海的“专家号”,享受专业、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不少群众为此点赞。“多方便!以前看病要跑大城市,现在专家就在‘家门口’,省去了我们来回奔走的麻烦,实在是太好了!”市民王先生说。

    积极联动上级医院的同时,我市大力发展基层联合门诊,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两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在基层分院建设联合门诊66个、联合病房17个,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够开展手术服务,提供住院服务的达9家,群众可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据悉,2023年,医共体总院下转患者13197人次,基层上转患者5595人次。

    优化资源配置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均衡”

    今年8月,仙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顺利通过联合验收。该项目总投资约1.32亿元,总建筑面积16607.1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6000平方米,地上面积10500平方米。新院投用后,硬件设施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新增住院部及更加规范的门急诊手术室,床位数也从10张增至99张,并新引进CT设备,当地群众也可在家门口做检查了。“新院区环境大大改善,连设施也很先进,以后看病更加方便了!”当地群众很开心。据悉,这是瑞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的一个缩影。

    为加强全市卫生健康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综合能力和整体效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夯实共同富裕的健康基础,2017年以来,瑞安推进实施36个卫生基建项目,总投资约63亿元,对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整体系统的改造提升。市人民医院启用瑞祥院区,万松、瑞祥两院区设置病区52个,核定床位数达到2000张;市五医一期工程投用,核定床位500张,二期工程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完工后总床位数将达到800张;塘下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市三医改扩建工程等均顺利投用。

    市级医院“迭代升级”,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面貌也焕然一新,近年来,我市建成投用基层卫生基建项目19个,总用地面积约208亩,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每个乡镇(街道)均建有不少于1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此外,我市还建成投用健康管理中心、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和影像、临检、心电三大“共享中心”。近3年,为医疗机构购置了核磁共振、生化仪、血液分析仪、彩超仪等一批医学检查检验设备,基本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CT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

    聚焦特色发展

    健康服务“多元开花”

    2022年9月,隶属于高楼镇卫生院的颐馨康养中心正式开业。据悉,这是温州首家在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内开设的养老机构。该中心使用面积近2000平方米,开放医疗床位58张、养老床位51张,同时设有中医康复科、医共体“全、专”联合门诊等特色科室,致力于打造“医、养、护”服务新模式。

    据悉,这是高楼镇卫生院结合山区特点,以老年人为核心,率先在温州地区探索“院中院”医养结合模式的有力举措,将健康管理、养老、医疗、照护、安宁疗护和康复训练六位一体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养、护”服务新模式。该模式通过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养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面临的慢性病和失能问题,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近年来,为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我市大力支持医疗机构根据自身优势拓展特色服务项目。市妇幼保健院、市五医发挥自身特长,分别推出母婴中心、睡眠中心等专科门诊,助力生育友好城市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创成省级社区医院2家,温州市级二乙水平乡镇卫生院2家。为更好地传承发展“利济”中医药事业,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分别增挂“利济医学研究院”和“利济医院”牌子,完善“一会两院一基地一论坛一街区”的中医药发展体系。

    2023年,我市以承接省委改革办“院前急救一件事”微改革为契机,创新“急救护航”“一键呼救”“实时报销”等工作机制,率温州各县(市、区)之先上线“视频呼救”功能,城乡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8分59秒。当年,我市院前心肺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达10.56%,其中难度极高的脑复苏成功9例,成功率达5%。改革工作经验受到浙江省、温州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获评2023年度温州市改革突破奖金奖,《三维融合创新:院前急救一件事集成改革的瑞安探索》被列入2024年浙江省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搭乘“智能+”快车

    智慧医疗实现“从云端到现实”

    “一名患者突发胸痛,需要转院治疗,请准备接收。”某镇卫生院立即启动5G网络,远程联系上级医院,并将医学影像、病史、体征等信息实时共享到瑞安市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市人民医院专家评估病情后,迅速启动紧急处置预案,并开启视频全程监控指挥,确保转送途中的安全。这是2023年9月,瑞安演练模拟一名游客在某镇游玩时突发身体不适,镇卫生院立即启动5G网络远程联系县、省级医院的专家实时指导急救的场景。

    为了破解偏远地区急救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急救服务供给困难的难题,市人民医院积极探索信息化手段,借助5G技术,成功打造了全新的远程急救示范网。通过5G传输技术,实现了患者诊疗参数、生命体征、现场急救实时视频等信息的即时、准确传输,使医院能够迅速获取患者情况,作出精准判断。同时,利用可视眼镜和网络超声设备,医院还能与上级专家团队进行远程会诊,及时给出诊疗方案,大大提高了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了偏远地区急救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人工智能与5G技术快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广阔。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搭乘“智慧医疗”的快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市通过智慧医疗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智慧医疗信息化水平,实现医学影像数字化、预检分诊智能化、移动支付便捷化;加快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CDSS)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目前该技术处于试点状态;积极对接温州市影像云平台, 患者通过二维码即可查看图像及报告,实现全市区域影像互联互通,大大减少了患者医疗开支;部署检验检查互认共享模块,根据省卫健委规范目录制定互认项目,避免不必要重复检验检查,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医疗装备深度融合,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为医疗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智能+远程”医疗技术有望打破地域的时空壁垒,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财富榜
瑞安医疗卫生事业稳健发展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2 瑞安医疗卫生事业稳健发展 2024-9-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