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杨玉苗
在莘塍第二小学,有一个独具特色的非遗社团——莘馨五香研习社。在这里,学生们用自己亲手种的黄豆,制作当地有名的非遗美食“莘塍五香干”。浸水、磨细、滤净、煮浆、结冻、压挤、切块,味道鲜美的“莘塍五香干”就出炉了。研习社还会定期展示学生的研习成果,带领学生们享受舌尖上的“劳动宴”。
“我们的劳动教育并非仅仅是实践活动,如今正逐步转变成一门课程,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莘塍第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刘微微介绍。记者了解到,这一场场“劳动宴”的背后,是该校对于劳动教育的长期规划与思考。
时间拨回到2023年年初,该校规划打造一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然而,一所场地有限的学校,要进行“接地气”的劳动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地的选址问题。经过前期调研、多方沟通,该校将基地的位置选择在离校1公里远的一块农用地,并进行了土地勘察、土壤改良、灌溉系统设计、道路铺设等基础性工作。通过科学的土地整理,将基地划分为种植园、自留园、农具房、休息室、卫生间,为每班提供三垄地,为后续的劳动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当年10月31日,莘塍第二小学与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携手共建的“莘馨农场”劳动教育基地正式开放。这一创新性的(融合)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更为两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农耕文化的宝贵机会。
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在劳动教育实践阶段,该校制定特色劳动课程体系,每个星期开设一节劳动课,每个月上交一次劳动观察记录,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农场,感受传统的农耕文化。同时,聘请耕种经验丰富的家长作为各班技术指导员,并为他们颁发聘书。翻土、播种、浇水、施肥……学生们在技术指导员的带领下,亲手参与劳作,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期末,校委成员对每个班级的种植情况进行打分,评选出“种植小达人”“种植小能手”班级。
“以前很多知识是在教室里学习的,现在借助‘莘馨农场’,让孩子们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刘微微坦言,劳动课成了必修课,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我们创新打造不同的劳动形式,播撒劳动教育的美好种子,引导学生体会挥洒汗水的快乐,体会付出后收获的喜悦,让孩子终身受益。”
为了有效展示劳动教育的成果,该校还定期举办劳动成果展示与分享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劳动实践成果,分享自己的劳动感悟。比如,今年农历二月初二,学生们就利用刚收成的芥菜,炒制了芥菜饭,并带回家中和家人分享。通过展示与分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促进了家庭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可和支持。
如今,该校学生还时常与结对的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共同开展农事体验活动,“莘馨农场”劳动教育基地成为一个集教育、实践、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劳动教育基地,为两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成长实践平台。“劳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单教一项技能。在劳动的同时养成优良的品性,在学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推行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莘塍第二小学校长叶建胜说。
[校园名片]
瑞安市莘塍第二小学创办于1951年,总占地面积约1398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3048平方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现有30个班级。学校努力贯彻“真和”办学理念,构建“五真课程”,育莘馨少年,在教育过程中突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先后获评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温州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