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冬冬 陈峥
一蔬一饭,一日三餐,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近年来,我市将新建、改建老年食堂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全市老年食堂遍地开花,让广大老年人就近吃上暖心饭。但与此同时,部分老年食堂进入亏损运营状态,有的甚至开业不到2个月就关停了。老年食堂运营存在什么难点?
资金无法保障 服务人数远低于预期
老年食堂运营陷困境
位于桐浦镇大路村的老年食堂在关停一年后,将于近期重新营业。为何关闭,又为何重新开启运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大路村。
大路村,一个环境整洁有序、一家一庭院的村庄,居住着187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老年人口约占该村常住人口的70%。按道理,该村老年食堂的客源应该是充足的,然而其在去年9月开启运营后,只维持了短短3个多月。该村报账员叶丽雅告诉记者,之所以关停,是因为老年食堂在人员、资金等方面遇到了大难题。“去年年底天气比较冷,老人出行也有困难,村里年轻志愿者不够,无法为老人送餐上门。最主要的还是资金问题,老年食堂每天都在亏本,只好关停了。”叶丽雅无奈地说。
叶丽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厨师工资、菜品采购费用、水电煤气费用等刚性支出,每月就需要七八千元,按平均每天服务30人、每人每天消费8元计算,一个月的营业额也只有7000元左右。加上来吃饭的老人越来越少,从一开始的40多人减少到10多人,即便场地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装修也有民政部门给予补贴,老年食堂还是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境。
据了解,该食堂运营之初对老年人用餐给予特殊优待,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但仍然有很多村民不愿意来吃。村民陈传汉说,自己平时出去打零工,回来的时间不确定,赶不上食堂的饭点。另一位村民陈守冲则表示,刚开始有去老年食堂吃,但后来还是觉得自己在家简单烧点吃方便。
降低成本 提高存活率
老年食堂尝试转型和升级
虽然老年食堂关闭了,但大路村一直没有放弃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为了解决村里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吃上经济实惠的“热乎饭”,大路村“两委”四处考察,目前拟选择与一家公益性的免费互助素食餐厅“雨花斋”合作,由他们提供餐食服务,村里提供志愿者等。
对于这个尝试,叶丽雅还是担心,“餐食全部是素食,虽然是免费的,但很多老人可能会不好意思或者不愿意来吃,未来经营情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同样陷入资金困境的还有锦湖街道桃源社区的老年食堂。9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该社区,只见食堂内部装饰简洁明亮,十分温馨,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组装厨房的配套设施。据了解,这里装修好已有2个多月,因为招不到合适的第三方运营机构而迟迟未能开业。桃源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施经标表示,社区没有经济来源,一旦开业就意味着亏本,目前社区也正在积极与“雨花斋”洽谈合作。
据了解,锦湖街道目前有6家老年食堂,其中5家都处于亏本和未营业状态,只有崇德慈善食堂运营状况较好,但也仅仅是保本。
午餐时间的崇德慈善食堂热气升腾,一盘盘菜肴色香味俱全,菜品价格相较于商业食堂略有优惠,各类素菜在2元至4元不等,鲳鱼、小黄鱼等海鲜在10元左右。现场,记者看到来这里用餐的不仅有老人,也有很多年轻人和孩子。据了解,该食堂面向全市市民开放,针对辖区老人推出了额外的充值优惠,充300元送30元,充100元送10元。
据锦湖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姜晓娓介绍,崇德慈善食堂于2023年开业,在前期建设中,市民政局与市慈善总会都给予了资金补助,降低了老年食堂的运营成本,目前食堂勉强能达到收支平衡。“如何办好老年食堂,我们一直在探索不同的方式。既要服务好老人,又要让食堂有盈利,单靠政府‘输血’肯定是很难维持下来的。”姜晓娓说。
探索多元模式 提升“造血”能力
市民政局探索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2024年,我市计划新增63个老年食堂(助餐点),预计到2024年底,累计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203个,基本实现老年助餐服务覆盖全市。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少老年食堂在管理、资金等方面遇到了难题。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科负责人王晓慧表示,老年食堂菜品价格本就低廉,有些地方提出老人就餐免费,有违民生福利“兜底性”原则,这些也是导致亏损、偏离民生轨道的重要原因。
王晓慧告诉记者,为了推动老年助餐机构实现可持续运营,市民政局在建设、运营、就餐等方面给予了资金补助,但政策红利和“化缘式”的捐赠终究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市场化运营,变“输血”为“造血”,才能解决老年食堂公益与盈利的平衡难题,使之长久地办下去。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近年来,市民政局在老年食堂立足为老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力求探寻出一条更为宽阔的“幸福之路”。王晓慧介绍,目前我市老年食堂运营较好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纯市场化运行,由第三方运营机构进入老年食堂,自我开拓市场,开设多元化的定制餐服务;第二种由资金雄厚的村集体去运营,由村“两委”牵头开展老年食堂的市场化运作。“刚开业不久的水心社区老年食堂就是跟田野中餐厅合作,这是我市第二家由第三方机构运营的老年食堂,接下来,东山街道的助餐点也将跟‘粮粮驾到’餐饮品牌合作。这些都是我们比较提倡和鼓励的模式。”王晓慧说。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老年食堂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体现。尽管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有政府支持、享受政策优惠和补贴的老年食堂,天然自带价格与引流优势。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摸索出更多创新模式和多元化服务,让老人真正享受美好“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