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子颖 陈峥
沿街绿植为城市赋予了独特灵魂与风景,也见证了城市变迁。自2021年东新路道路沿线景观风貌改造提升工程完工以来,我市积极推进道路沿线花箱隔离带建设,用一个个美丽的花箱提升道路机非隔离带形象。但在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这些沿线的花箱处于失管状态,让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是花箱还是菜盆?
东新路沿线箱内绿化多数枯萎
日前,记者跟随市民监督员来到东新路,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沿线大部分花箱内的植物只零星地长着一些小叶子;有些花箱内的植物干枯得只剩下枝干,形如木棍插在泥土里;有些花箱破损、褪色,杂草丛生。
沿街市民陈姹斐告诉记者,东新路道路沿线景观风貌改造提升工程刚完工时,花箱里栽种了绿植,看上去很美观。可这段时间绿植不断枯死,却不见有人来维护,沿线颜值大打折扣。
但市民监督员发现,东新路道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这里的花草郁郁葱葱。同一条道路的花草情况完全不一样,这让他们感到疑惑。“为什么中间的绿化保持得这么好,人行道边上花箱里的绿化却杂草丛生?”市民监督员江建明不解。市民监督员郑锋认为,是缺乏养护所致。“重建设但是轻管理,绿化弄成这样非常难看,也损失了好多钱,十分可惜。”郑锋说。
沿着东新路继续行走,记者看到,花箱的处境更为“窘迫”:有的支架已不见,花箱东倒西歪;有的花草枯萎,只剩下黄泥;还有的被沿线住户种上了大葱等。
附近住户林大伯说,最初,这些花箱养护频繁,花草生机勃勃,但后来养护频率降低,时间一长,花箱渐渐失去生机。有些住户看着只剩黄土的花箱,就在里面种上了作物。“很久没人管理,杂草长起来非常多。”林大伯说。
市民监督员向记者介绍,花箱绿化缺失严重的问题,他们曾多次向有关单位反映,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设置花箱式隔离带的初衷很好,但养护没有跟上,反而煞风景。
只管放不管养? 城市管理细节存“瑕疵”
长满绿植与花草的花箱本是为锦上添花,可由于管理不到位,花箱变成“土箱”“杂草箱”和“菜箱”,反而为城市形象拖了后腿。眼下,我市不少道路正在进行沿线景观风貌改造提升,推进沿线花箱式隔离带建设。眼看着东新路的花箱如此境地,市民监督员们不禁担心,问题是否会在别处重演?“如果还是像东新路这样荒废,那提升绿化有什么用?”市民监督员蒋关炮说。
据悉,东新路(万松东路至东新产城北边界)道路沿线景观风貌改造提升工程投资1.9亿元,全线长4.6公里,于2021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项目由滨海新区管委会负责实施。记者电话联系了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在质保期结束后已移交属地街道养护管理。
记者随后与市民监督员来到了汀田街道办事处。汀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雅向记者道出了他们的难处。“花箱里种植的是草本植物,本身养护难度就比较高,存活期就短。此外,花箱体积小,土层较浅,植物更不容易存活了。”郑雅说。
据介绍,花箱属于悬空绿化,箱内土壤深度一般为30厘米,相比落地绿化,养护难度更大,一般来说需要专人养护,且定期更换,才能保持四季常绿。如果更换不及时,就容易出现枯死等现象。这样就导致维护成本很高。东新路沿线涉及多个街道,经多方讨论,汀田街道、莘塍街道表示,将在确保整齐美观的前提下,先移除花箱内的种植箱。
记者手记
“细处见水平,小处见文明。”小小花箱,是城市的小点缀,也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测量器。花箱“枯萎”,折射出我们在城市管理细节上存在的“瑕疵”。管好“小花箱”是个系统性“大工程”,既要从源头上考虑设置是否合理,也要从管理上完善养护制度。只有直面问题、系统施策,才能真正让城市花箱重新成为靓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