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花,秋的知音
■叶孙林

    秋天,若要选一种最具季节代表的花卉,那桂花当仁不让该属首推之列了。每年,在这个时候,往往不经意间,在街区一角或公园一隅,不知不觉就能闻到阵阵芬芳,无需分辨就知其为桂香了。同时也知道真正的秋天到来了。

    在南方,无论是城市或乡村,桂花已成了最平常的生态绿植。而古时,桂花是被视为珍品、仙树的。因桂谐音“贵”,寓意富贵,就成了世人争相追求的东西,往往也是权贵富家庭院的标配。《红楼梦》中夏金桂家种了几十顷桂花,专供皇家的花卉、盆景,可见当时上流社会对桂花的珍爱程度。而今,桂花不再是稀罕物,普通百姓院落都可拥有了。

    我国是一个喜爱桂花的国度。早在《山海经》中就有“招摇之山多桂、皋涂之山多桂木”等文献记载;屈原《九章》里多次提及如“桂酒、桂浆、桂舟、桂棹”等文字。更不必说其后历代数不胜数的咏桂诗文了。也许古人歌咏的桂是广义上的,不一定全为今天所说的木樨属桂花,但在名或形或某些特征有相近相通之处时,就不必纠结此桂彼桂了,也无碍大体了。

    省城杭州自古多桂花。唐代诗人宋之问游览杭州时,就惊叹其奇香无比,写下《灵隐寺》歌咏: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于是就有了桂花为“天香”的雅称。白居易更是认为只有桂花和钱塘潮最能代表杭州甚至是江南的美: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南宋大文豪张镃,归隐于临安南湖时,甚至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桂隐”,在院子里栽种了桂花树,标榜了自身具有像桂花一样馨香、耿直、高洁的秉性,并常聚一拨同好的文士一起秉烛夜游、诗文酬唱等雅集活动,留下了诸多时代特色鲜明且影响后世的诗词文章巨著。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去杭州办事,恰逢桂花盛开的时节,行走在新城一带,阳光下闪光的花团和氤氲着浓郁芳香的气息深深地震撼了我。有如此盛大的规模和悠久的历史,所以杭州人选她为市花就不足为奇了。也难怪金桂中有一品种叫杭州黄呢。我想,若把杭州美誉为桂城也不为过呢。

    桂花因异于百花,盛开于秋季,她没有华丽的姿色,但芳香醉人,又深居于山壑丛林,绿叶经冬不凋,这就给人们赋予一种君子之德的意象。于是,文人雅士就用以抒怀、明志。因此爱桂、赏桂、养桂、品桂、咏桂就是理所当然了。

    当然,文人雅士行止固然高雅。吾辈凡夫也只能做凡俗之事,仅凭感官感受了。但不管怎样,桂花是令我振奋的!不是因为其种类繁多,如丹桂、金桂或银桂等橙红、金黄、雪白的不同色彩冲击了视觉,而是那散发着浓郁又幽香、清淡又悠长的醉人的香,似陈年佳酿醇厚、柔和、耐人寻味复又难以言状。它不仅仅刺激了我的鼻腔,而且直入心脾,拨动着我的中枢神经。

    我曾趋步桂树下,仰首紧贴桂花,使劲地闻着气味,张大嘴巴口鼻共用做过深呼吸,桂香依然是那种清新的、深沉的、悠远的香,没有浓烈到叫人腻烦的感觉。所以就更爱接近桂花了,每年秋天都要去看看、闻闻。有时也摘几朵小花瓣放在上衣口袋,带着“天香”,带着好心情工作。

    只是有一年,中秋节已早过去并有些时日,就是未见桂花的影子。在我晨盼暮望中,仍无信息。后来在新闻上看到只因是个暖秋,天气迟迟不见转凉,全国多地闷热一片,鲜有桂花开放的。原来桂花是要真正入秋了,才“上岗”的。也就是气温需到达入秋的标准了才可以,且昼夜温差要达到10度以上才会顺利开花。现代科学对入秋的界定也是按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的数据来判定的。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怪不得在那个名义上的节令已来临,可实际气候条件相去甚远的时节,桂花姗姗来迟呢。

    我想,桂花是最懂秋天的。别的秋花,一到节候,无论冷暖阴晴,大都慌不择日地争相开放,它们是多么随意。唯有桂花真本色,是矜持的、有原则的、守约的。

    单单这一特性,桂花就已经出类拔萃了。同时也激起了我对她的无限崇敬。更不要说寓意着美好、吉祥、友谊、贞洁、收获、高洁、崇高和荣誉等等意象背后的特质了。

    忽然想起兰花中的春兰或蕙兰等品种,在冬天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春化(气温近5摄氏度休眠一个月左右)过程,来年就会影响它的开品或香味。也许桂花跟兰花有相似的脾性,在人们心中也就有了独特的个性品质。

    也正因具此特质,桂花就成了真正的秋的信使,秋的伴侣,秋的知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云江潮
任岩松中学那些事儿
《平凡人生》序
桂花,秋的知音
与湖岭的红柿子
对望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桂花,秋的知音 ■叶孙林 2024-1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