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项依晴 林晓 通讯员 孔梦真)11月1日,位于汀田街道岑岐山麓千年古刹宝坛寺院墙后方的省保单位——翠阴洞摩崖题记,经文物部门整体修缮后通过验收,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悉,翠阴洞摩崖题记距今有900多年历史,因长期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翠阴洞内上方部分岩石崩塌,表面也出现风化侵蚀、岩石破损、片状剥落等现象,局部裂缝持续渗水,伴生苔藓植物病害。
为了更好保护这处珍贵的文化遗产,翠阴洞摩崖题记保护修缮项目于2022年获省文物局立项,今年4月启动修缮,历时5个月完工并通过验收。
“这个不起眼的山洞里,藏着‘半本瑞安两宋书’。”据介绍,翠阴洞又名神剜洞,高约6米,底阔3米,自然天成。摩崖题刻高低错落地遍布在洞口和洞内的岩壁上,分布面积约100平方米。目前已发现登记的题刻共25处,时代从北宋至民国,绝大部分为宋代与明代,其中北宋13处、南宋3处、明代5处、民国2处、无纪年2处。这些题刻为瑞安陈傅良、衢州赵景仁、宋代周及善、平阳宋之才等60多位历代海内外知名学者、名士、诗人的题名、题记和题诗,大概刻字近700个,隶、楷、行、草等各体兼备,各具独特造诣,是补缀乡邦文献、研究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1982年11月,翠阴洞摩崖题记被瑞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瑞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