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104国道旁,开门见绿推窗就见花。”这是飞云街道居民生活的“小美好”,也是104国道飞云段环境整治的新成效。
104国道飞云段北起飞云江大桥,南至平阳县交界处,属于104国道的一小段,仅2.8千米长,甚至只是一个“点”。它既是交通要道,是前往平阳、苍南、龙港等浙南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前往文成等地的关口,沿线环境不仅是飞云的“形象”,也是瑞安的“脸面”。
要养鸡养鸭
还是要推门见花
日前,记者驱车从飞云江大桥下来,沿着104国道往平阳方向行驶,只见道路两侧人行道修整一新,沿线建筑外立面白墙黑瓦,各路口节点处多样化的绿色景观效果……这些改变来自飞云街道开展的104国道飞云段沿线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工程。
104国道穿境而过,涉及飞云沿线桥邻、桥里、孙桥、章桥等村社,两侧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代久远,破损严重。一期工程建设包括建筑风貌改造、绿化提升、人行道护栏安装等。
按规划,章桥村入口将打造节点景观,此处原有废品收购点,一些村民还在此养鸡养鸭,环境脏乱差。负责一期工程的飞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村社干部主动参与,站所联合工作,合力攻坚推进。“前期,我们每周至少去一次,通过各种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做通了工作,村民同意了,放弃了养鸡养鸭,支持门前的景观打造。”
曾经垃圾堆满道路旁,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绿叶成荫的景观节点。一期工程改造提升面积47636平方米,总长度3060米,包括104国道飞云段沿线、远东路沿线的环境改造提升,其中建筑立面风貌整治62507平方米,节点整治26800平方米。
开车行驶在104国道飞云段,道路干净整洁,两侧绿化苗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这条路上开车,一路‘繁花相送’,上班心情都变好了。”家住飞云的林女士在平阳工作,她发现通勤道路104国道飞云段“一路车行一路景”。
104国道的环境改造提升带来的变化,也让沿线的村庄“眼馋”。“我们主动向街道申请,对一条进村路开展整治提升工程。”章桥村党支部书记陈亦国说。他口中的这条路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路面坑坑洼洼,雨天积水满地,居民出门十分不便。经过改造提升,这条“坑洼路”变成了“柏油路”。
推窗见绿,沿街赏花,如今是章桥村沿路住户的写照。“两侧是漂亮的景观,进村是干净的柏油路,村子的门面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特有面子。”陈亦国说,除了环境改变,群众的环境意识提升更让他欣慰。“现在,只要说环境整治,村民都非常支持配合。”
“被遗忘的角落”
成网红公园
飞云街道辖区内交通路网发达,不仅有104国道,还有322国道、高铁、高速、飞云江大桥穿境而过,像一条条大动脉,给发展以养分,也注定其是环境整治的重点区域。如何让飞云街道在“全域美”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傍晚时分,家住飞云街道东风社区的吴晓娜走出家门,来到飞云江大桥下的三角梅公园,沿着健身环步道开始慢走。此时,公园里已有不少群众,或漫步,或纳凉,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这里原先可不是这样的。”吴晓娜说。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飞云江大桥拉近了飞云和市区的距离,但由此产生的桥下空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曾经,这里杂草丛生,私搭乱建、垃圾堆积、车辆乱停放等现象屡见不鲜。
重点路段、桥下空间是一个区域的“脸面”,其环境质量关乎区域形象,关乎群众生活品质。为此,飞云街道将如何科学利用桥下空间摆上了工作议程,启动了三角梅公园绿化提升工程项目,改造提升面积超20000平方米。
安装健身器材,打造三角梅花廊,建设儿童游乐场所……经过改造提升,桥下空间一改往日“灰蒙蒙”的形象,新增了三角梅科普园、休闲广场、榕荫广场、健身步道等区域,融合体育运动、休闲游憩、泊车等,功能涵盖范围广,群众获得感也更加多样化。
一条路整治带动一个区域环境提升,一次改造提升带动群众参与。去年以来,该街道共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12075人次,清理脏乱点位3410处,清理垃圾1944吨,清理房前屋后乱搭建169处1743平方米,边角地绿化美化面积达709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