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异俗/文 特约记者 徐洪娒/图)10月30日(农历九月廿八),塘下镇海安片区沉浸在一片节日的喜庆氛围中。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北门街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庆祝原海安所松城建城637周年暨海安历史文化节盛大举行。
6时30分许,一支由军乐队、太极拳队、踏高跷队、舞狮队、灯笼旗子队、女子腰鼓队等72个方阵、近3000人组成的庆典队伍列队等候,队伍列阵绵延2.8公里,将海安的大街小巷装点得五彩斑斓。
随着对号一声长鸣,锣鼓声四起,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从海安老城出发,途经海安大街、海北工业区、东门街等地,最终到达终点北门五显殿,全程约10公里,向沿途群众宣传讲解原海安所松城的建城历史,吸引海安及周边村社群众前来围观。
在游行队伍中,村民李女士正举着灯笼与家人打招呼。她表示,虽然一家人在外做生意,但为了参加此次文化节,特意提前回乡,顺便探望家中老人。“这是村里的大事,每年我们都会回乡参加文化节。”李女士说。塘下新居民小宋则第一次目睹如此壮观的文化节,他迅速用手机记录下这一盛况,分享给老家朋友。
海安,古称海安所,因城内外种满松树,又称松城,是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一座见证明朝抗倭历史的古城。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防御倭寇窜扰,在海安围筑周长约2000米的城墙,建成城门四座。如今,城垒虽毁,只有宾阳门城楼作为文物被保留了下来,但抗倭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形成一种海安特有的文化。每年秋季,海安片区海东、镇海、镇东、海西、城南、凤山、海北等7个村都会轮流主办热闹的“海安所历史文化节”活动,传达对先辈的尊敬和睦邻友好的美好愿望,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后人不忘众多抗倭英雄和海安所将士们为保卫国土英勇抗敌、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气概。
据了解,今年活动由镇海村主办,海东、镇东、海西、城南、凤山、海北共同协办。各村村“两委”各司其职,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庆祝这一佳节;辖区178位爱心人士慷慨捐资,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为了让此次活动办成一次文明的全民狂欢,海安片区组织了机关干部、社工、网格员、志愿者以及民警、交警、保安等人指导队伍出行,维护现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