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江之畔,风劲潮涌。瑞安以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勇当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一体化融合急先锋、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在瑞安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轨迹上,永远有一群和时间赛跑的人,他们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时势、用镜头定格瞬间、用笔墨书写时代——他们是瑞安融媒人,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瑞安新篇章的道路上,他们用一个个现场的故事、一帧帧生动的场景,传递着瑞安之“新”、瑞安之“变”。
2024年11月8日,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艰辛、见证他们的收获。
做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王晓阳
记者,意味着艰辛,意味着奔忙,意味着汗水。无论严寒酷暑,我们都必须奔跑在新闻一线,无论周末假日,我们都得随时待命。尽管如此,我依然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它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精彩,让我融入在不同的感动和温暖中,也给了我更加广泛地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的机会。七年的记者生涯,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闻工作的魅力,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并愿为新闻事业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孜孜地追求,用青春去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朱婷
将近21年的一线播音主持工作,话筒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份热情,直到今天,我依然享受每天通过直播和听友、网友在线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帮他们答疑解惑……能把兴趣爱好变成一生的追求,我真的很幸运!
作为一名新时代媒体人,未来,还有很多不曾涉及的领域要去探索和学习。只有不断鞭策自己与时俱进,才能让自己所坚守的这份工作更具生命力!
心中有热爱,脚下有力量
●孙翔
因为从小受到父辈的影响,我对记者这个职业产生了向往。转眼间,今年是我从事记者工作的第12个年头。自2012年进入瑞安市广播电视台以来,我一直坚守在新闻一线,从最初的新闻摄像,慢慢锻炼成长为一名熟练掌握采、编、播技术的记者,并且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符合记者专业也具有自身特点的新闻采编路线。
在12年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我将新闻时效性作为第一准则,全年的工作中保持着“白+黑”“5+2”“脑力+脚力”的工作状态,加强对新闻的敏锐洞察力,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社会热点,我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用镜头捕捉真相,用文字还原事实,全方位记录现场发生的真实情况。
我清楚地认识到记者工作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我将继续坚守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热爱,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够在新闻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杨微微
时间飞快,做记者一不留神就做了15年。在这15年里,我有幸走过瑞安的每个角落,听过许多的故事,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变化发展,也捕捉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瞬间。这不仅仅是一段职业旅程,更是一场深刻的人生体验。
在这样一个全媒体环境下,人人皆是“媒体人”,对真正从事新闻行业的媒体人来说,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崛起,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作为记者,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服务。
都说记者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行业的记录者,因为记者的每一篇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传递价值、传递力量。在每一次采访中,记者都要努力挖掘真相,还原事实,为读者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未来,请继续加油!
设计师变身新闻界“泥腿子”
●张雅婷
两年前,我的身份还是一名设计师,但命运的多变让我从设计领域一脚跨入了新闻行业,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这两年,我从一个对新闻行业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个擅长编导、拍摄、出镜以及新媒体视频剪辑等多项专业技能的内行人。
在田间地头的日日夜夜,我逐渐褪去了青涩,变得更加沉稳专业,也在这期间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苦与乐:我见证了助农政策推出的公交专线传递的城市民生温度,感受到“95”后返乡创业青年利用直播售卖甘蔗的青春激情,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助力高楼滞销蜜桔热卖2.5万公斤的人间温暖……我编导的“高楼菜农”系列报道,在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市政协、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话题的累计阅读量超亿次。
我还有很多个两年,我将继续讲述瑞安三农的故事,用我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动人瞬间。
探索,发现,美好
●蔡玲玲
十九年,弹指一挥间。记者这个职业,陪我走过青春岁月,跨过山川河流,体会世间哀乐。在新媒体时代,我一边学习视频语言,一边发挥纸媒经验,坚守初心深耕文化传播,向“新”而行书写时代风采。近一年来,我写了不少宣传片文案。与时俱进中,我也在积极探索更符合当下的新闻表达方式:不要那么高高在上,不要那么一本正经,彼此平等坦诚相待,让报道多点人情味,有人间烟火气。
虽然我没有尝试过,我想应该很少有其他职业像记者这样,接触面之广阔,了解之深刻。工作中,我们永远有新的知识领域等待拓展,也有应对不完的新挑战。这也是记者职业的乐趣所在。有时,采访写稿就像登山的过程,带着探索的心态出发,攀登的过程也许摔跤跌倒,也许风景乏味,但最终能在某一个拐角处,豁然开朗,收获意外的美好。
学习强国 争取更“强”
●周林
今年是我进入新闻行业的第十二个年头,从一开始的小编,到慢慢熟悉多媒体的工作内容,到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的一线采访,再到现在的外宣通联工作,这十来年的种种身份锻炼了我的职业技能,丰富了我的工作经验,提升了我的业务水平。
今年,我接手了以学习强国为主要平台的通联任务,通联的工作是不分双休和节假日,随时在线保持沟通的,从上岗的第一天起,我便积极与上级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将本单位的优质原创作品以及挖掘的其他外部优秀图文作品,积极推送给上级平台,找准瑞安亮点,多维度展现瑞安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以来,瑞安相关作品登上学习强国的数量和质量都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学习强国总平台也高频次出现瑞安融媒作品,我觉得很自豪!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紧跟潮流,不断创新,砥砺前行,适应新媒体的时代要求。接下来,我将再接再厉,强化稿件精品,进一步展示瑞安好形象,传播瑞安好声音。
且行且思 步履不停
●项乐茹
转眼间,我已经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十二年。从扎根基层的一线记者,到如今“退居幕后”的编辑责编,无论何时何地何岗,不变的依旧是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回首这两年,在编辑岗位上,我时刻感受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记着“不出错、有人看”,努力对每篇稿件严谨细致地把关防错,“精雕细琢”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版面,即使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但我仍执着坚守,这大抵源于对新闻工作的热爱、责任、严谨以及毅力。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一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面对接踵而来的“新”,我们会紧张、会忐忑、会焦虑,不仅要不断提升自我,克服知识恐慌、能力恐慌,还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精于出新。全媒体时代,我们在新闻路上,更在学习路上。未来,我依然循着新闻足迹,保持永远学习的心态,怀揣热爱,脚步向前。
让记录的力量与时代同行
●贾洁楠
除夕之夜,我们跟随市领导一起“夜查”,只为记录城市的平安有人守护;国庆节当天,我们把国旗“升”在每一位网民的端前,只为记录血脉里的红永不褪色;台风过境,我们在防汛防台一线发回风雨的现场,只为记录岁月静好背后总有人负重前行……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亲历者,而万分有幸,我能够成为一名记者,成为历史的记录者,将时代的发展映照在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一桩桩变化中,不能松懈,不敢松懈。
回首从业十年间,我从一名新媒体小编,转型为一名时政新闻记者;从浩瀚网间追着热点爆款,到火热现场挖到新闻“活鱼”;从一名数学“苦手”的文科生,到以一则数据新闻获得省新闻奖一等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闻从业者,我淬炼本领,将自己的舒适圈不断扩大,应时代之需,随时代而变。
记者,记着。记着把新闻写在大地,把镜头对准群众,把理想实现在基层,书写瑞安人的光荣与梦想,记载时代的发展印记。
新闻人的坚守与担当
●夏郑希
被评为2024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这份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鼓励。回顾九年的记者生涯,每一次深入现场的采访,每一篇字斟句酌的报道,都凝聚着记者对真相的不懈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的职责是成为新闻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不仅负责传达信息,还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和准确性,同时还要报道各种事件和问题,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用我们的笔触和镜头,为社会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不改初心,从记者向好记者转变
●蔡佳佳
转眼间,我已经在记者岗位度过了八个年头。记得去年,网红考研指导老师张雪峰的一句“如果孩子要学新闻传播,我一定会把他打晕”,激起千层浪,致使很多人误认为记者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作为一线记者,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出击,为两会报道凝心聚力。两会期间,我策划采制了《小蔡跑两会》短视频系列报道,让两会报道更接地气。同时,我们关心台风来临群众的安危,关心学校食堂的饭菜安全,关心“一老一幼”的照护……
在新媒体的浪潮下,碎片化阅读盛行。但是,对记者而言,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是对观众最基本的尊重,也正是我们所坚持的新闻理想。如果你的报道不够好,那一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近。今后,我希望自己可以从记者转变为好记者。
以“新”报道回应呼唤
●林子颖
何为记者?流行的段子是说“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对于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闻记者来说,似乎一年之中我们又有了除了生日以外的另一个日子来提醒自己,又过了一年,又长了一岁。转眼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有7个年头。这几年是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收获的。
记得刚踏入这行时,天天梦想着能挖到大新闻,却常被现实的一地鸡毛绊得踉跄。但正是这些平凡日子里的不平凡故事,教会了我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责任。每一次深入采访,都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洞察;每一篇报道的发出,都是对社会的一份温柔呼唤。
在这个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工作者不单单是“新闻”人,更是“新”闻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新闻采编能力,更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的能力。未来,我将用心用情做好每一次采访,用新思维、新技术为新闻报道添彩,让新闻成为连接人心、传递正能量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