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聚焦点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乡即是“诗与远方”
年轻人回归乡村发展,沃野走出新路子
池祥祥在田间直播
甘蔗清洗包装车间
浦西村秀水街

    ■记者 金冬冬 蔡自祥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现代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奔赴乡村,让“诗与远方”变成“路在脚下”。从“村播”达人带货农产品,到“乡村CEO”赋能乡村建设经营,年轻力量正在乡村沃野里绽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未来可期。

    开启“直播带货  电商助农”新篇章

    眼下正是陶山甘蔗成熟采收时节,陶山甘蔗专业合作社的甘蔗加工厂里一派繁忙景象,数十名工人在紧张有序地操作着加工流程的各种设备。甘蔗从地里采收过来后,便立即被送入加工厂内的清洗区,一根根甘蔗被塞进甘蔗清洗机里去除杂质,十几秒钟后甘蔗便从“满身泥泞”变成了“全身碧绿”,清洗晾干后的甘蔗又被送到生产流水线,经过切割、塑封等一系列操作,一箱箱精洗加工的陶山青皮甘蔗就出炉了。

    “现在已经到了咱们陶山甘蔗成熟的季节,糖度非常给力,十三到十四个糖度,吃起来纯甜无酸。看好了,我们这边的甘蔗,皮比较薄,它可以轻轻松松用手撕皮。”陶山甘蔗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池祥祥在田间架起设备进行直播带货,向屏幕前的网友热情洋溢地介绍着陶山甘蔗的清甜多汁、脆嫩爽口。

    甘蔗还在田间地头,一个个订单就已经跃然屏上。池祥祥告诉记者,这是她回到家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从事电商行业,积累了多年的销售经验。后来,她得知家乡的甘蔗一度处于滞销状态,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在网络上直播带货,推广陶山甘蔗,没想到效果很好。“我们觉得很普通的甘蔗,在客户看来就很不寻常,他们觉得这种青皮甘蔗特别好咬开,皮薄汁甜,非常喜欢。”池祥祥说。

    在甘蔗的销售过程中,池祥祥渐渐意识到这件事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于是便扎根家乡,正式转型进入电商农产品网销领域。据悉,陶山镇对电商有扶持政策,对甘蔗清洗机的购买给予补贴,此外还开设了多次培训课程,组织回乡创业的年轻种植户进行甘蔗种植培训。

    作为陶山蔗农及主播代表,如今池祥祥的直播团队有十余人,主播三四个。每年甘蔗销售季,她都将直播间设在甘蔗林里、田垄上、工厂门口等处,对外推介家乡甘蔗,从当年11月份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份。目前,每天有2000多个订单,其中95%以上都是线上订单。

    据统计,截至2023年,池祥祥团队累计达成甘蔗网络订单40万件,累计销售额约1200万元,最高创下一场销售7828单的纪录,给当地的蔗农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直播销售的成功,不仅活跃了村里的经济,带动了村里闲置劳动力就业,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投身甘蔗种植和销售,为陶山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池祥祥告诉记者,今年这一行加入了很多新面孔,私下也组建了一个直播交流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能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激发了新的销售思路与渠道,也为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狄优霞作为瑞安市陶山甘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山甘蔗联合社会长,深感欣慰,他表示随着年轻人的加入,甘蔗的销售模式有了全新的转变。以前他们需亲自奔波市场寻求买家,而今顺丰、京东等快递公司主动上门取货,不仅极大地简化了销售流程,更让销售难题迎刃而解。

    林纪静是瑞安蔗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也是参与陶山甘蔗种植的年轻人之一。他今年38岁,从一开始卖甘蔗,到自己种植十亩甘蔗地,林纪静颇有成就感。他表示,自己种得少,甘蔗经常都不够卖,他就会帮助村里的其他农户直播卖甘蔗。林纪静说:“我今年才开始种甘蔗,是受到身边朋友的启发一同开始种植的。种甘蔗不仅仅是一项体力上的劳动,还是科技活、技术活。种植的过程特别像养育一个孩子,从选种到收成,每一步都充满乐趣和成就感。”

    “乡村CEO”助力乡村振兴美好未来

    乡村振兴,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乡村资源如何从“建设”转向“经营”,就需要有较高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参与能力的人才加入,农村职业经理人正是这一股新生力量。他们对接城市资源,将新的资源管理模式带到乡村,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瑞安市开启了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经过多轮招聘,瑞安多个村庄陆续有了“乡村CEO”来帮助村里“做生意”。

    “90后”女孩陈培培是桐浦镇浦西村的一名乡村职业经理人,俗称“乡村CEO”,今年1月份上任后,她走遍了村里的每一块农田,与老农民交谈,详细记录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情况。同时她还深入本地的菜市场、农贸市场、夜市地摊等进行调研,为村里产业发展找准定位。陈培培积极推动秀水街区民房流转,引进特色美食、亲子游乐、非遗文化、精品民宿等多种商业业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浦西村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巨大变化,改造提升后的秀水街区变得古色古香,充满韵味。在浦西村,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宣传口号——“在浦西幸福兮”,陈培培下一步的计划是在浦西村夜市已有的月光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激活并壮大这一独特的夜市经济。她憧憬着将这条街区转型为集休闲观光与美食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街区,使之成为人们享受悠闲时光的理想之地。

    陈培培的另一重身份是文化特派员。她将二者的身份相融合,全方位地为浦西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刚竣工验收的百姓书房里,正在孵化一个共创项目——大桐茶馆,以非遗技艺竹丝镶嵌为切入点,整合本地清明早茶,在茶馆内实现工艺品展示、茶文化宣传、非遗的研学体验等。

    陈培培表示,村里有一位擅长竹丝镶嵌这一非遗手工技艺的匠人,未来,他的作品将被精心布置于百姓书屋的二楼,作为展示其非遗工艺品的专属空间。大桐茶馆将是一个功能多元的场所,它巧妙融合了非遗手工艺术、传统茶文化与非遗研学体验,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其经营所得还为村集体收入增添一份力量。

    随着陈培培的到来,浦西村热闹了,闲置资产盘活了。她表示,“乡村CEO”可不是个简单的工种,此岗位不仅要具备招商引资、活动策划的能力以及可持续的运营规划视野,还要与村民们打交道,获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才能实现集体资产的创收。

    桐浦镇浦西村党支部书记陈纪胜告诉记者,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到来能够发挥磁石效应,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农村发展需要长期投入,更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记者从瑞安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瑞安市争取了4个“乡村CEO”名额,希望通过面向社会招引农村职业经理人,将村庄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思路和视角,进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还将定期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等,全力支持年轻人回乡创业。

    瑞安市农业农村局农村改革与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王刚表示:“对农村职业经理人,我们更多是把话语权交给村集体(强村公司)和乡镇街。因为他们最了解缺什么,最了解想要什么。市里也设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如果乡村CEO能够结合其所在村的实际情况,谋划出可行性较大的村集体发展项目,我们也会通过这个基金予以重点扶持。”

    【编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农村发展,本质是乡村与个人的双向奔赴。相信在年轻人新思想的推动下,瑞安的乡村业态会更加丰富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道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瑞周刊
   第00002版:瑞城记忆
   第00004版:聚焦点
年轻人回归乡村发展,沃野走出新路子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4 年轻人回归乡村发展,沃野走出新路子 2024-11-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