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丽云
血,是生命之源,涓滴热血,汇聚成“流”,点亮生命之光。在瑞安市,有一群特殊的“热血英雄”,他们以质朴的爱心,延续着无数人的生命,他们是瑞安市卫健系统的工作人员。自2013年以来,该系统持续12年开展“护卫生命 天使血缘”献血活动,在用血最紧张的时期,成为城市的“活血库”,保障了临床用血需求。一串串滚烫的数字,书写着他们不平凡的荣光:12年来,6500多名医务人员献出111万多毫升的血量……
最近的一次“护卫生命 天使血缘”献血活动在今年2月。冬季血液募集量下降,临床用血面临严峻挑战。关键时刻,瑞安卫健系统900多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守护患者的生命。春节前后,他们成功献血23万多毫升,20人捐献31个单位血小板,有效缓解了冬季血源紧张的状况,为全市的应急用血和临床用血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展现了卫健系统工作人员在关键时刻的担当和奉献精神。
活动中,瑞安市人民医院走在前列。“每年冬季,特别是春节前后,参与献血的人数骤减,血库用血最为紧张。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医务人员都会组织献血,冲在最前面。”瑞安市人民医院原党委副书记林杰说。据了解,林杰本人也是无偿献血队伍中的“老兵”,从1999年5月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已累计献血5000多毫升,获得了国家无偿献血铜奖。
瑞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雪融同样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第一天,黄雪融就完成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20多年来,她已参加无偿献血20多次,累计献血量超8000毫升。
在黄雪融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在18周岁生日那天,也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黄雪融还给自己立下了献血量达到10000毫升的小目标。
“手术病人要用血、急救病人要用血、血液病人要用血,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更加了解血液的重要性,也更直观地感受到患者的需求,所以医院一倡议我就报名了。”瑞安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郑贞贞说。她也是“天使血缘”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无偿献血6次。最近一次瑞安市中医院组织员工无偿献血,她因为年假没能赶上,于是在休息日自己到瑞安市血站献血。
“你是B型血,现在正急需B型血小板……”郑贞贞刚到血站登记时,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位不幸遭遇车祸的病人急需输注B型血小板,而血液库存正告急。作为一位急诊科护士,见到过太多急症患者急需用血的困境,从未捐献血小板的她,尽管有一点小忐忑,依然撸起袖子捐献了1个单位血小板。
在“天使血缘”活动中,除了众多“前辈”外,医疗队伍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为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出生于1995年的冯天源就是其中一员。已无偿献血56次的他,总献血量达12000毫升,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据了解,成为医生是冯天源儿时的梦想,但是因为从小晕血又晕针,高考志愿填报时只能望而却步,后来他选择了生物工程专业,从事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第一次无偿献血,是他大二时,“当时自信满满地上车、颤颤巍巍地下车,一辈子都忘不了!”
2020年7月份入职医院后,冯天源在短短4年多时间就献血53次。“我的工作会经常下临床,我知道血液制品有多稀缺,也深刻地体会到有多少人正等着用血来救命!”献全血间隔周期要半年,献成分血(主要为血小板)间隔为14天,为了提升献血量,从2021年3月15日开始,冯天源以每年10次左右的频度,无偿捐献血小板。他说,血小板是促进凝血的重要成分,是临床上大出血及血液疾病患者亟需的。
虽然现在已经推行电子献血证,但每次献完血,冯天源还是会再打印一份,对他而言,握着这厚厚的一叠献血证,更能让自己感受到这份“水滴石穿的责任”。
“00后”林伊蕊是来自安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近两年她都勇敢地撸起袖子,献血400毫升,目前她已经3次参与无偿献血。“未来我会持续参与,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有需要的病人。”林伊蕊说。
瑞安市血站副站长程海鸟说,“护卫生命 天使血缘”献血活动的开展,切实将无偿献血工作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卫健系统在推进无偿献血工作中的“率先垂范”作用,有效应对血库告急和春节前后的供血紧张状态,保障了瑞安市的临床用血需求。全市卫健系统的工作人员持续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博大情怀和“大医精诚 生命至上”的行业理念,展现了关爱生命、无私奉献的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