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特派员庄烈永:
将瓯窑与农业串联
谱写一曲“农业+文化”之歌
■记者 潘虹 通讯员 金蒙蒙

    【人物名片】

    庄烈永,1978年出生于塘下,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陶艺教师,瑞安市瓯窑制作和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注于瓯瓷艺术创作、文化研究及瓯瓷文化产业开发。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师、瓯越英才(D类)、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温州市瓯窑学会理事、瑞安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温州蜂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2020年入选首届温州市文艺人才培养“新锋计划”。

    “陶艺的最初,其实就是‘玩泥巴’。”近日,在马屿镇外三甲村的瓯窑工坊内,瑞安市文化特派员庄烈永正在给来自马屿镇梅屿学校小学部的11位学生代表细致讲解陶艺“拉坯”的过程和瑞安的瓯窑文化,学生们一边体验揉捏陶土的独特乐趣,一边近距离感受瓯窑的魅力。

    外三甲村沿三甲山西南山麓而建,是远近闻名的番茄种植基地,也是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村前一望无际的大棚内,种植着番茄等各色蔬果。蔬果成熟时,村庄内一派丰收景象,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然而,让村民更值得骄傲的,是位于该村的外三甲窑址群。

    1983年,瑞安市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村里的窑址群。经文物部门挖掘、考证,外三甲窑址群为北宋时期典型的瓯窑青瓷窑址,为研究浙南民窑烧制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1989年12月,外三甲窑址群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能否让外三甲窑址群“活”起来,助推乡村振兴,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村民?这样的想法在政府、部门以及有志之士心中萌生。

    在多方力量的调研和探讨下,重现两宋古窑和瓯窑制作场景,让瑞安“宋韵文化”在外三甲村“动”起来,逐渐成为政府部门和各界有志之士的共识。在相关部门、马屿镇以及外三甲村的大力支持下,“千年古窑·文旅三甲——外三甲农创研学营地”项目于2021年5月启动,瓯窑工坊也应运而生。

    乡村发展,文化特派员不仅是“强心剂”,更是“催化剂”。作为瑞安市文化特派员,庄烈永也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与发展。

    “该项目围绕外三甲窑址群和当地农业特色,打造以瓯窑文创为中心,多项本土非遗文化为辅助,并结合‘三位一体’新型农业为一体的富有特色的研学营地。”庄烈永介绍,“目前,项目基本已经完工,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中小学生能来到马屿,在享受蔬果采摘之乐、游览外三甲窑址群后,来到工坊‘玩泥巴’,感受瓯窑青瓷的魅力。”

    马屿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特派员的到来和努力,让他们看到了文化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他独具匠心地将瓯窑文化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打造“农业+文化”文旅项目,是古老文化与现代农业的一次美丽邂逅,希望在镇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文化特派员的共同努力下,将瓯窑工坊打造成为马屿镇的新文化标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财富榜
推动大孵化器集群蝶变提升
将瓯窑与农业串联
谱写一曲“农业+文化”之歌
院士“大咖”与农创客对话交流
院士“大咖”与农创客对话交流
瑞安“引才专列”驶入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将瓯窑与农业串联
谱写一曲“农业+文化”之歌
■记者 潘虹 通讯员 金蒙蒙 2024-12-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