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晓燕 记者 陈丹丹)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一直是老旧小区治理的顽疾,一些居民从高处窗口把电线直接拉到楼下充电,充电线和插座长期风吹日晒,绝缘层磨损老化,存在漏电危险。9月以来,莘塍街道着眼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开展“飞线”充电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四步走”消除“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为居民创造安全良好的居住环境。
周密部署,务实工作举措
莘塍街道立足辖区实际,制定行动方案,开展“飞线”充电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会议,细化任务分工和工作责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街道迅速行动,联动街道应消站、各村社(经合社)、小区物业成立“飞线”充电专项治理工作组,层层落实工作,分解工作目标,沟通协调工作难点,针对重点问题区域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各村社(经合社)则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全面发动网格员力量,扩充整治力量,进一步提升整治工作成效。
广泛宣传,线上线下并行
为切实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各村社(经合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线上+线下”全覆盖方式,呼吁居民提高隐患防范意识,自觉规范用车安全。线上,利用居民微信群、公众号广泛推送“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宣传片;线下,在小区内张贴禁止“飞线”充电的标识、安全告知书,并组织人员上门劝导居民移除“飞线”。目前,累计张贴宣传资料4000余份,上门整改提醒967次。同时,各村社(经合社)网格长、网格员耐心向居民讲解多起因室内充电爆燃造成人员受伤、财产损失的真实案例,引导居民文明充电。
刚性执法,整治突出隐患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莘塍街道各村社(经合社)对辖区内居民楼、临街商铺、出租屋等住户的电动车停放、充电安全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私拉电线为电动车充电的现象,并及时进行劝阻提醒,力求做到发现一例、教育一例、整改一例。目前,共排查出飞线4500余条。街道采取“柔性宣传+刚性执法”并举的方式,对于经劝导仍未自行整改的“飞线”情况,应急消防站组织剪线联合执法,由专业电工将居民乱接乱拉的电线和使用的移动插线板进行剪断,将遗留的断线做好安全处理,现已成功整治4320条。同时,工作人员多次走访,向居民讲解私拉乱扯“飞线”的危险性,取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浓厚的自行整改氛围。
精准发力,破解充电难题
为切实解决辖区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充电难问题,莘塍街道疏堵结合、精准施策,在辖区全面推进充电桩的规划和建设,从源头治理非机动车“飞线充电”和乱停放现象。街道应消站、各村社(经合社)工作人员与网格员协作、齐抓共管,采用居民筹资自费、第三方企业投放等方式,逐户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因户制宜展开充电桩增设工作。自9月以来,街道已在七坦经合社、董三经合社、董五经合社、南镇经合社、莘泉社区、河滨社区、莘兴社区新增安装充电桩端口477个。
以河滨社区为例,东街周田湾段是联建房,为了解决居民日常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咨询街道应消站、实地勘察选址、积极联系第三方充电桩公司比价、充分听取居民诉求和意见,最终经过协商达成共识,确定居民以自愿自费原则在单元楼下安装分户式智能充电桩,现已安装充电桩端口66个。接下来将持续加强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的长效管理,开展“剪线”联合执法行动。
下一步,街道将继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辖区内充电硬件设施,让群众能够便利、放心地充电,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