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榕树谭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遇
■叶蓓蕾

    少时读到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总会心头微颤,幽幽一叹,如一池秋水,在风里卷着细浪。记忆中有太多类似的“不遇”,找同学跳橡皮筋吃了闭门羹,上田埂寻狗尾巴草不见踪迹,登伙伴门借阅几本书却又错过。同样不遇,同样幽叹,同样怅然。

    年岁渐长,再读《寻隐者不遇》,遂多了份释怀,更为《王子猷雪夜访戴》所叹服。某日雪夜,王子猷于屋外赏雪,喝酒吟诗,忽想起好友戴安道,遂披蓑衣泛舟前往。茫茫风雪中,王子猷夜行二百里,及至戴家门口,却转身折回。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此率性所为,言语之间,平添几分纯真可爱。

    喜欢听海来阿木的《不如见一面》,喜欢归喜欢,但想念,未必非要见一面。滚滚红尘,志趣相投,灵魂相吸之人,能让人兴起找寻,已是人生之幸。雪夜访戴,率性之举,洒脱之意,穿透千年。

    古时,交通不便,互信不易,访友不遇,乃常见之事,甚而擦肩而过不自知。孟浩然“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李白亦诗云“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蔼,飞泉挂碧峰。无人之所去,愁倚两三松。”李商隐的“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雪满衣”,韦应物的“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无不道尽“能否遇见,实属运气”。

    不遇,自有几分失望,几丝虚空落寞,乘兴而来,不遇其主,可正转身折返之时,蓦一抬首,瞧见春枝嫣然,春意阑珊,芬芳一身。与学生共读到一篇阅读练习《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提到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师生同被其中的一段文字所打动: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眼前顿然浮现如此一幕:一个小院落,花影迷离,花香四溢,访友,友却不在,也不急不恼,索性落座于花下,小绿间红,露蕊烟丛,近赏眼前绿肥红瘦之景,远眺夕阳栖于云端,群鸟归巢,夕照正轻轻悄悄地挪步而来。

    “请和我的花坐一会儿!”主人虽未回,但留下了花草笺、春日帖,上面还会写些什么?孩子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沐颖说“请和我的花聊聊天,和他共赏春之美”;木子则留下:“如来访客,请把花当成我来温柔以待”;几个男生的回答亦颇具诗意:“如果我不在,请您与我的花草对话,不久您可知我何时归来;人不在,花是主,请君暂去门前坐,与花共处;请与门口的花共度时光,静待我的到来……”情境如此美妙,际遇如此美好。孩子们的笔尖随着花香流动,沁人心扉。我亦情不自禁在纸面上留下“请君驻足片刻,与春风共舞一曲。一路相逢,一路欣喜。”闲坐花团锦簇之下,静观云卷云舒,平淡里发现诗情,闲适中带着禅意,盎然春意留于心间,确乎是不遇胜有遇。

    不期而遇,自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而不遇,乃是人生常态。前些日子的落日之约,为赶赴不惜驱车数十公里,在猎猎秋风中疾走、苦守,不期望天边晚霞满天,希冀能有一抹红光穿透云层,最终那隐匿于云层身后的夕阳,悄悄地向大地上的万物告别,终是不遇。落日之约赶赴不成,而漫天遍野芦苇颀长柔韧的身姿在风里狂舞,布告着沉静内敛的季节到来,那一幅流动的画面深深刻在了脑海里。同样,在追赶落日途中,偶遇一片农庄,浓绿的树木在微风里晃动着叶片,路旁的枝头垂挂着几只半绿半黄的柚子,低调素朴。大片稻田,在穹顶之下灿黄如金子,令人惊喜万分,不禁沉醉其间,沮丧感消失殆尽,遂感不虚此行。

    这世间,静对一朵花,独啜一壶茶,守一卷诗书,可以与风言,可以与花语,与一座小宅宁静相守,那些流淌光阴的时光,叫人心生安暖。而这一切风雅美好的际遇,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每一次的相遇或不遇,都是与众不同的隆重。难怪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语:人生真正的美,不是姹紫嫣红,也不是万水千山,而是静守初心,从容独行。与自己相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遇见?

    不遇中,见禅意,随缘,随心,随喜,自在,安然。如此一来,不遇,亦是一种相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榕树谭
不遇
我爱拍照
拔牙记
青膏泥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04 不遇 ■叶蓓蕾 2024-12-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