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班级遇见大大的幸福
瑞安五中“幸福班”的故事
“幸福班”的孩子过生日
“幸福班”为任课老师过生日
“幸福班”的毕业生回校看望孙有新
“幸福班”与特殊儿童结对

    ■记者 潘敏洁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书是途径,育人才是最终目的。那么,育人究竟该育什么样的人?“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瑞安市第五中学(简称“瑞安五中”)“幸福班”班主任孙有新的心弦。“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要追求的吗?”孙有新感慨道。他说,享受“幸福”的人生是每个人的终极向往,作为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未来的幸福奠定坚实基础,更应该让学生在求学期间感受到幸福。

    2024年是瑞安五中“幸福班”成立20周年。20年来,“幸福班”成果斐然,“幸福”班训深入人心,成为很多学生为人处事的原则。“幸福五行”文化作为教育传统,在一届届学生中传承,影响力日益扩大。“幸福班”的事迹被学习强国、教育部新闻办公众号、中国教育报等全国60多家媒体报道,并多次被评为温州市、瑞安市先进班集体。

    一个小小的班级,为何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幸福班”为每一位学生庆生

    “今天是我的18周岁生日,也是我上大学后的第一个生日。说起过生日,我忽然很想小新老师(学生对孙有新的昵称),更想念那个由54人组成的班级。”毕业生黄文静上大学后分外怀念在瑞安五中“幸福班”的点滴。“当我的生日有人惦记时,当我的生日有人送礼物时,当我的生日有50多人为我唱生日歌时,当我的生日收到一封由高三班主任连夜写的生日贺信时,那时候我的内心不再只有激动,而是感激。”她说,“我们一生追求的是幸福,而那个时候我的幸福不是自己追求的,而是亲爱的小新老师和‘幸福班’给的。”

    生日庆祝活动是“幸福班”践行班训的重要载体,被孙有新命名为“幸福工程”。其实,在“幸福班”成立之前,1999年瑞安五中便开始实行“幸福工程”,且一直传承至今。“幸福班”成立后,坚持为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庆祝生日。作为班主任,孙有新会记住每一位学生的生日,并在学生生日当天的早上,第一时间出现在教室里,为寿星送上生日祝福。当天晚上,班级还要为寿星举行生日庆祝仪式。

    “一场生日庆祝活动,能给学生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增添一抹亮色,能让学生感动,自己再苦、再累也非常值得。”孙有新说。

    不仅如此,孙有新经常在课余时间,来到教室、学生寝室,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点点滴滴;经常找学生谈心,坚持每个学期找每一位学生至少谈一次心;坚持全员家访,足迹遍布瑞安全市……

    “让学生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们在“幸福班”真正过得很幸福。

    “幸福班”让家长感到幸福

    “幸福班”不仅致力于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幸福,更引导他们学会分享幸福、传递幸福。

    “幸福班”会让学生以父母为切入点,让他们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从头到尾做完这张测试卷,我觉得很心酸,身为子女,竟然不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可是他们却清楚地记得我喜欢吃什么,讨厌吃什么。此时此刻,我才意识到父母一直在给予我关爱,可我却只是一味地接受他们的付出,甚至还挑三拣四的……”曾经一位“幸福班”同学在“亲子关系测试”后写下这样的体会。

    亲子关系测试,即学生们做《关于“我的爸爸妈妈”测试试卷》,家长们做《关于“我的孩子”测试试卷》,做完后互相交换批改试卷。“学生在批改家长做的试卷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试卷与家长的试卷进行对比,从而懂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远远超过自己对父母的关心,让他们学会关心父母。”孙有新说。

    不仅如此,每新接一个班级,在第一次生日庆祝活动开始之前,“幸福班”都会郑重地向学生们发布生日感恩倡议。“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父母。”孙有新说,他提倡学生在过生日那天,打电话或亲口向爸爸妈妈表达感恩之情。从2013级开始,在学生过生日那天,孙有新还会给学生家长发去感恩短信。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幸福班”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护蛋行动”,让学生当一回“蛋爸爸”或“蛋妈妈”,体会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不易;组织学生制作“成长账单”,跟父母一起算他们从出生至今的生活费用,使学生们认识到,“成长账单”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还有更多算不清楚的账,比如感情账……

    二十年如一日,一幕幕温馨画面涌上心头。“一些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幡然醒悟,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这样一来,家长开心了,我也很欣慰。”孙有新说。

    “幸福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任课老师是“幸福班”践行“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理念的重要切入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享受学习幸福的前提,也是任课老师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条件。

    “幸福班”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比如,做好课前准备,擦好黑板、整理好讲台、准备好学习用具等待任课老师来上课;问候老师要整齐、响亮;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让任课老师从细节上感受到学生们对自己的尊敬。

    每逢教师节,“幸福班”会引导学生组织“感恩老师”主题班会,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用精彩的节目表达对任课老师的敬意,还组织学生为任课老师庆祝生日。一次,任课老师柳老师参加完生日庆祝活动后感慨道:“看到‘幸福班’给我的生日祝福,真的是幸福满满,感动满满,让我更加喜爱教师这个职业。我想将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带给他们,去帮助他们,但也有顾忌,担心他们不喜欢自己。今天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2017年9月,2010届学生林浩请书法家书写了当年的班训,送给学弟学妹们,寓意传承。在“幸福”行动中,学生传递幸福不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在校的学生在接收学长学姐传递的幸福的同时,也会为学长学姐送去幸福。于是,“幸福班”开始给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们送高考祝福,也为践行“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班训开辟了新途径。

    “幸福班”把幸福种子撒向远方

    瑞安五中有一项德育传统,在高二设立“青年志愿者班”。“幸福班”借助“青年志愿者班”这一重要载体,将“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

    “幸福班”经常组织学生去飞云敬老院开展尊老、爱老、敬老活动,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逢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佳节,以及孤寡老人生日,还会组织学生带上礼物去慰问。

    “其实刚开始孤寡老人很排斥学生,但是学生们用行动感动了他们,后来,老人们视学生们为孙子孙女,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吃。”孙有新说,飞云敬老院多次送来写有“情系孤老,胜似亲人”等字的锦旗、牌匾。

    2015年起,“幸福班”与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结对,与瑞安市星儿爱心服务社会工作中心联合开展“陪你长大·星儿周末陪护”活动,让学生们在奉献的同时,收获感动和幸福。

    “‘青年志愿者班’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也帮助学生传递幸福,感受更深层次的幸福。”孙有新说,相信这些经历会更加坚定学生们做一名志愿者的信念,把幸福的种子播撒向更多、更远的地方。

    确实如此,“幸福班”很多学生上大学后,依旧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不少学生还成为所在大学志愿服务队的骨干力量。2007届学生毛肖静参加工作后依然坚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志愿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瑞周刊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瑞安五中“幸福班”的故事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3 瑞安五中“幸福班”的故事 2025-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