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幅墙绘作品,覆盖三千余平方米的墙面,汇聚了三十多位艺术家的心血,仅用时五天——这组数据,共同见证了陶山镇洲渎村墙绘艺术于1月6日的璀璨绽放。温州市纪委派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组副组长、二级调研员、下派瑞安陶山洲渎村第一书记谢云斌,满怀激情地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愿景:“我们致力于将此打造为温州全市首个‘当代艺术植入乡村’的网红打卡点。”
墙绘艺术,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记者与创作团队进行了深度探讨。
乡村文化的新载体
在洲渎村,村民家中的一面墙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大门仿佛化身为花瓶,窗户则巧妙地变成了花蕊,几朵盛开的鲜花跃然墙上,仿佛将春天的气息提前带到了这片土地。来自平阳的教师黄欣怡解释说,这幅作品寓意着欢快与愉悦,希望为村民们带来美好的心情。
另一边,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美术学博士宋京耕,则描绘了一位调皮的男孩踢翻梯子,在绳子上悠然晃荡的场景。他笑称:“如果能让大家看到这幅画时感到有趣,会心一笑,那我就满足了。”
温州理工学院教师金芳如正专注地绘制着简约而色彩鲜明的向日葵图案。“艺术是乡村振兴的翅膀,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符合村民的审美。”她说。
在小巷的拐弯处,一颗爱心悄然出现,寓意“转角遇到爱”;红彤彤的西瓜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那诱人的果香。这片小巷,宛如被施了魔法一般,让人置身于童话世界。
“好看!好看!”住在这儿的阿婆连连夸赞。
“看上去蛮舒服的。这些颜色弄上去,挺好看的。”村民林女士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7岁的儿子也在一旁附和着。
自谢云斌被下派到洲渎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便开始着手规划给这片土地文化赋能。从2024年4月开始,他带领村干部多次踏勘村办公楼至文化礼堂的沿线道路,最终确定了3800平方米的墙面规划方案。
2024年年末,谢云斌作为温州实验艺术促进会的会长,带领30多位艺术家为洲渎村的墙面“穿新衣”。谢云斌说:“这里的民风淳朴,房子虽显老旧,但错落有致、独具特色。我想通过艺术的力量,融合村里的风土人情,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
谢云斌指着一旁的画作介绍道,这幅墙绘以红砖为底,左边的老人头像便是以路过的村民为原型创作的。八扇窗户虚虚实实,用一条绸带进行维系,而绸带就像符号“∞”,寄托着对村子未来的无限希望。
谢云斌还在现场创作了一幅描绘秋天景色的抽象墙绘画。他受墙壁上斑斑驳驳的肌理的启发,融合了中国书法的线条,再结合现场堆积物的色彩,来表达观者的内心感受。他说:“可以想象是村里大榕树的根,也可以想象是团结的集体。”
乡村艺术
的新交融
这三十余幅墙绘作品不仅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采用了具象、意象和抽象等多种表现形式。谢云斌对艺术家们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现场创作,充分想象,拒绝千篇一律。”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赵伯辉正在创作一幅抽象画。他边画边想,没有底稿,全凭现场发挥。这种创作方式无疑极具挑战性。
“卡通人物、狗、鸟等元素自由组合,以涂鸦的方式表达出来。整个墙面的色彩非常靓丽,充分展现了艺术家们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这些作品也融入了村里的元素,用当代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使艺术更加前卫。”谢云斌对赵伯辉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多数村民对这些抽象作品表示了好评,但个别村民坦言“年纪大了,看不懂”。谢云斌笑着对记者说:“个别村民有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我们觉得很正常,接受是有个过程的。”
赵伯辉说他并不气馁,“我们尝试着让大家去接受,只有先去尝试了,才会有后面接受的过程。”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关明新正在绘制一群欢快的火柴人。他的作品既具有艺术感,又不失乡土气息。他坦言:“这次墙绘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随着环境的成熟,个别不理解的村民也会慢慢接受这些新艺术形式的。”
驻村干部李晓丹与村民们沟通密切,她感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对墙绘的喜爱与支持。“这些现代、当代的艺术作品能够拓展村民的眼界,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乡村旅游
的新名片
在创作现场,金芳如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刚才有学生说够不着,村民立刻就拿来梯子帮忙。他们非常热情、友好。”
随着墙绘艺术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他们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灵感和素材,还积极参与到墙绘的创作和维护中来。李晓丹感慨地说:“虽然在村民家的墙面上作画,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但推进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顺利得多。”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位村民在墙绘前驻足拍照。这位村民表示:“我非常喜欢这些作品,它们很有艺术感,村子也因为这些墙绘而变得更加美丽。”
正在被打卡的这幅名为《女孩与气球》的作品,描绘了一名小女孩放飞红色心形气球的场景,寓意“希望总是存在的”。关明新借鉴了墙绘大师班克斯的作品元素,进行了二度创作,希望这里能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如何借助墙绘作品的影响力,发展乡村旅游?谢云斌说,计划2025年开春,在村口再做些拓展,把环境打造得更加漂亮。同时,举办一些画展,将游客吸引过来。
近期,谢云斌与关明新的朋友圈属实是火了,引来全国和世界各地友人的点赞与惊叹——原来,瑞安的乡村已悄然绽放出“国际范儿”。
“我们希望把学来的本领用在乡村振兴上。”
“单单有这种打卡点还是不够的,肯定还要有咖啡店等一些业态入驻,这样更容易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我们只是开了个头。这样离让村子繁荣发展的目标其实也不远。”
……
在与这些充满灵感的艺术创作者们的愉快交谈间,小雨悄然停歇。阳光洒满大地,将洲渎村染成了金灿灿的画卷。
[记者手记]
走进洲渎村,仿佛踏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三十余幅墙绘作品,不仅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活力,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股强大力量。
在与艺术家和村民的交流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与力量。墙绘作品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拓宽了村民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洲渎村的墙绘艺术,是乡村振兴的一次成功尝试。它让我们看到,艺术不仅可以高雅地存在于城市画廊,更可以接地气地融入乡村生活中,成为连接城乡、促进乡村振兴的桥梁。
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期待瑞安更多的乡村能继续深化艺术与乡村的融合,让这片土地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