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有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7%,老龄化进程比预期来得更快一些。进入老龄化阶段后,高龄、空巢、留守、失能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吃饭难”“不会做饭”等问题日益凸显,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我市部分老年食堂,发现我市老年食堂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一是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等现有场所资源,综合设置助餐服务点,由社会机构入驻承接运营;二是农村为老服务队或村干部管理运营老年食堂;三是城区小区自发创办为老助餐服务点。
这些老年食堂如何让更多老年人准时吃好饭、吃饱饭,跟随记者一起来看看。
模式一:社区+第三方运营
营收情况:微利
适用范围:老人集中的村社或有养老院的地方
1月2日11时许,正值饭点,安阳街道祥和社区老年食堂“热气腾腾”,周边小区的老人陆续来到这里吃饭。老人们拿着餐盘排队打饭、打菜,工作人员热情地为老人服务,场面温馨。
据祥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社区常住人口1.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超2000人,60岁以上独居老人有98位。2023年10月,该社区将幸福学堂、百姓大舞台、爱心书房、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资源整合在邻里中心,并建成老年食堂。当月,该社区通过考察运营资质及在老年人护理、老年食堂运营方面的经验等情况,以免费提供场地的方式,引进第三方运营机构——浙江爱无疆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老年食堂和邻里中心。
老年食堂对外营业后,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如今,在老年食堂吃中饭的老年人超过200人,吃晚饭的也有100多人。正在吃饭的老人张梅花高兴地说,她今年75岁了,随着年龄增长,买菜做饭有些力不从心,社区建成了老年食堂,让她不用再为吃饭担忧了。
祥和社区老年食堂还给定期堂食的老年人办理会员卡。“会员卡有储值功能,老年人可以刷卡吃饭,同时也方便老年人或他们的子女们充值。”爱无疆养老公司负责人陈鹏说,老年人持卡吃饭,可以作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餐费的收费依据,还方便食堂的管理,加快服务速度。
陈鹏介绍,由于老年食堂的场地是免费使用的,所以他们为环卫工人、社工和周边居民提供了优惠套餐。对社区60周岁至80周岁的老年人、环卫工人,每人每餐收费12元;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餐收费9元。为了增加食堂收入,他们还把目光投向其他社区老人,推出送餐服务:80周岁以上老人有两种标准可供选择,菜品一荤两素每人每月400元,两荤两素每人每月600元;60至79周岁老人也有两种标准,菜品一荤两素每人每月600元,两荤两素每人每月800元。
“有些失能老人无法自己做饭,没人送饭就要饿肚子;有些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做饭有较高风险;还有些独居老人做一次饭可能吃几天,或者不会做饭,时间长了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陈鹏说,为这些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还可以了解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态,他们的家属都很支持。上门送餐服务推出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有了更多用餐体验,还每月为食堂创造了近万元的收入,为老年食堂的可持续性运行提供了保障。此外,食堂还以每餐15元的价格向广大市民开放。
记者了解到,祥和社区的老年食堂属于微利多销,目前一个月的总收入为10万元,食材、人工成本等支出9.5万元,再加上一年3万元的政府补贴,目前已经开始微薄盈利了。
“我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还实现盈利,主要是我们采取了多种经营模式,收入途径多,另外场地是免费的,一年可省下十几万的租金。”陈鹏说,随着运营的进一步成熟,就餐人数增加了,盈利会更好,这样就能反哺老年食堂,实现可持续运行。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科科长王晓慧表示,“社区+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模式,是对各方优势和资源的整合利用,比较适用于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或者有养老院的地方。
模式二:村庄自营
营收情况:收支平衡,仍需“造血”
适用范围:经济偏弱的中西部山区农村
城区的老年食堂通过与第三方运营机构合作,可以实现可持续运营。但在农村,老年人数量不多,且居住相对分散,使得第三方机构进驻运营成本较高。为了让老年人也能安心吃饭,一些村集体自办了老年食堂,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独特的经营办法,让老年食堂持续运营下去。
2024年5月,林川镇林源村利用瑞安市孝德公益实践基地的厨房和场地,建立了老年食堂。在开放之初,村干部就积极谋划老年食堂的“造血功能”,力求实现老年食堂的可持续化运行。
据了解,为了节约成本,林源村村干部和老年食堂的志愿者发动热心村民,在村里闲置场地种植萝卜、土豆、花生、大白菜等农产品,给老年食堂提供新鲜食材,节省支出。同时,他们还向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售卖农产品,所得收入全部打入老年食堂账户,作为运营经费。得益于这项举措,林源村老年食堂自开业以来便运营良好。
林源村的老人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平时主要以种田和制造工艺礼品为主要收入来源。为了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减轻经济负担,林源村还动员村中的老年人饲养鸡鸭,生产的鸡蛋鸭蛋以市场价卖给老年食堂,抵充他们在老年食堂吃饭的费用。“如此,相当于老人以另一种方式参与老年食堂的运营,既减轻了老人的经济负担,还为老年食堂提供了优质食材。”林源村党支部书记林建林说。
“老年食堂运行的240多天,除每天提供两次堂食外,还外送了14400份餐食上门,实现收支平衡。”林建林说,老年食堂之所以能坚持运营,一是因为没有场地成本,二是通过创新多种“造血功能”,降低了运营成本。如今,老年食堂正朝着可持续化运营的方向发展。
“农村老年食堂的运营只靠当地爱心人士、企业的捐赠是难以走远的,我们希望探索让更多人参与的运营模式,增强老年食堂的‘造血功能’。”王晓慧说,农村的老年食堂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助餐机制,推进农村老年食堂持续化运营。
模式三:老龄+全龄
营收情况:微利
适用范围:人口密度大的社区或者企业数量较多的镇街
近一年来,瑞安城区的一些社区也自办了老年食堂,他们积极创新多种经营模式来增加收入。
一到中午饭点,位于玉海街道水心社区的“沁悦家”邻里食堂就热闹起来,饭菜热气腾腾,清蒸狮子头、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酸菜鱼等菜品整齐地摆在餐台上,食客排着队打菜付钱。记者发现,队伍里除老人外,还夹杂着不少年轻面孔,有来不及做饭的上班族,带孩子的年轻母亲……这些年轻人选择在社区老年食堂吃饭的理由也五花八门:中午一个人在家做饭很麻烦,外卖吃腻了,家里老人的“安利”……明明是老年食堂,却让年轻人直呼“真香”。
“沁悦家”邻里食堂是水心社区和田野中餐厅合作打造的老年人助餐机构,开发了百余种符合老年人口味和健康需求的菜品,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推出不同年龄段优惠套餐。
“沁悦家”邻里食堂还以市场价向广大市民提供餐饮服务。“开业至今,除了200多名‘常客’老人,剩余顾客大多是周边的年轻人。”水心社区党委副书记欧阳若男介绍,食堂每天都会出现全年龄段共同吃饭的欢乐场景。邻里食堂也得益于此,总体处于微薄盈利的状态。
和“沁悦家”邻里食堂一样,安阳街道康佳社区联合瑞嘉庭院小区业委会,将该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整合改造成公益老年食堂,不仅服务老年人,也向广大市民开放。为了照顾老年人,他们把菜煮得偏软烂,口味也偏清淡;为了满足年轻人和家庭的个性需求,他们推出了现炒和包厢服务。
此外,该老年食堂还把政府补贴也投入到食堂的运营中,以降低菜品价格的形式反哺给业主。“相比动辄二三十元的外卖,我还是喜欢老年食堂15元一份的两荤两素。”瑞嘉庭院小区“80”后业主张先生说,在老年食堂点菜也很划算,比如一份小份的酸菜鱼,份量相当于餐馆的中份大小,但价格只需30元,如果再点一个素菜,只用40多元,就能满足一家三口的用餐需求。
业内人士陈先生表示,年轻人愿意来老年食堂吃饭是好事,老少和乐共食一室,从“老龄”到“全龄”过渡是一个路径,不仅可以有效拓展消费群体,还能解决老年食堂的资金难题,这是政府部门以及老年食堂的经营者们所乐见的,也是老年食堂长久运营之道。但陈先生也指出,在小区内开设老年食堂,经营者首先要征得业主的同意,此外还要处理好污水、油烟的排放问题,以免引发纠纷。
社区邻里食堂“全龄化”的经营模式取得初步成功后,市民政局建议,塘下、仙降、云周、莘塍等企业密集地方的村社,可以尝试与企业职工食堂合作,在企业职工食堂开辟老年人就餐区域,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优惠的助餐服务,并由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或者当地村社开设一个大型老年食堂,企业引导员工就近到老年食堂用餐,这样不仅能解决当地老人和企业员工的用餐问题,还能解决老年食堂经费紧张的问题,实现双赢。
思考
突破老年食堂运营难点
推动助餐可持续发展
老年食堂是这几年刚刚兴起的,属于新生社会事物。刚开始,很多老年食堂以低廉的价格或者免费的方式给老年人提供餐食服务,但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因缺乏科学管理、资金链断裂、后续供给不足而停业。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曾说过,公益不是最大的商业,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王晓慧表示,老年食堂要确保长效运行,首先要保证覆盖到最需要保障的重点人群,如失能、失智、高龄等确实不具备做饭能力的老年人;其次,要统筹各方力量,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机制,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从兜底服务向普惠服务过渡,让这项为民实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我市出台了《瑞安市关于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针对集中配(送)餐中心、老年食堂、老年助餐服务点,进行新建、提升改建并验收合格的,财政按照其投入建设资金的70%进行补助,最高分别不超过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根据老年人日均就餐规模,每年给予2万元、3万元和4万元三个等级的运营补助经费。目前,我市已累计拨付老年食堂建设补助700余万元、就餐补助120万元。对于符合助餐费补助条件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核定实际送餐情况,按照每人每餐2元的标准予以配送费补助。对于邻里助餐的,根据老年人的用餐次数,每餐补助8元。
此外,我市还拓宽资金来源,鼓励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老年食堂助餐服务,并携手市慈善总会创新建立助餐配送餐慈善基金,在政府补助基础上,对运营困难的老年食堂再进行补助扶持,保障长效健康运行。同时,老年食堂的服务也应多元化,与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康养中心合作,吸引更多老年人去用餐。
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也是一项正在探索的民生难事,只有破解老年食堂运营的痛点难点,实现持续化运营,才能让老年人暖胃又暖心,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