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少铁)在瑞安老城区的一些传统小吃店,虽然店铺略显陈旧,却有岁月沉淀的美味。
穿过小巷,跨过老“硐桥”,便来到了丰湖街这家“硐桥百年老店”。该店店主、第四代传人吴丽兵正忙着炊制糕点。他首先用模具将米粉压型,随后上锅蒸,熟透后翻倒出来,最后加上红瓜条增色。制作一个炊糕不过5分钟,但临近年关,客户的需求量增多,吴丽兵每日从凌晨三点开始制作炊糕,一直忙到晚上才能休息。
吴丽兵告诉记者,这几日除了赶制之前的预定单,每日的散客也很多,一般都是客户自己吃、拜年或者搬家等喜事用:“一天要做100对炊糕,也就是200个。大家喜欢的就是炊糕的寓意,炊糕嘛,谐音‘高’,就是万事步步高,事业高升!”
从这家老店出来,沿着巷子向西步行近200米,有一家已有30年历史的麻花店,店内员工们忙着炒制各种糖品。只见油热下锅,倒入大米与馅料,这就是瑞安人口中的“炒米”。
该店店主陈晓雷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炒米里面的馅料也更好了,腰果、葡萄干、芝麻等都是以前没有的。”
数分钟后,见火候已到,陈晓雷便拎起整锅炒米倒入模具,压制平整后,再用刀具将炒米切块,只听传来一声声解压的“cuacuacua”声,每块不足1厘米厚度的炒米就打包上市了。
陈晓雷告诉记者:“卖得最好的还是以前的那老几样,芙蓉糖、米花糖、花生糖、芝麻糖,还有麻花、油枣。因为瑞安人喜欢这种老味道。每年的寒假一开始,便是店里最忙的时候到了。每天工作时长都是16至17个小时,销量是平时的七八倍。”
陈晓雷估摸着今年要到除夕才能打烊,因为现在年轻一辈也慢慢接受了这种传统小吃,受众越来越多。麻花店制作间隔壁的售卖处,琳琅满目的各种糖品,吸引着顾客挑选购买。初二学生孙凝沁跟着妈妈前来购买糕点,裹着糖粉的麻花,便是她的最爱。
孙凝沁说:“马上就过年了,我和家人一起来买瑞安的传统糖货。这些糖货里,不仅蕴含着瑞安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为我们的过年增添了几分甜蜜的气氛。”
软糯的炊糕,甜甜的糖品,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年的味道。在这一口口的年味里,让我们满心欢喜地迎接新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