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好惠残实事 书写民生答卷
——奋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周瑜 记者 李心如

    在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市残联始终坚守为残疾人谋福祉、促发展的初心,办好惠残实事。过去的2024年,为持续深化助残共富先行实践,市残联围绕就业保障、康复教育、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真抓实干。立足当下,展望2025年,市残联更是精心谋划一系列工作,旨在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推动残疾人事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让我们一同回顾过往成就,展望未来蓝图,感受其为残疾人事业发展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坚定决心。

    2024年工作成果回顾

    就业创业,助力融入社会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市残联创新“政府引导、社会帮扶”的就业模式,培育34名残疾人开展自主创业,提高家庭收入。开展25次走企拓岗,开发87个残疾人就业岗位。举办专场招聘会5场,提供就业岗位31个,达成就业意向27人。提前超额完成省级民生实事残疾人就业204人,完成率120%。劳动年龄段已就业残疾人达8488人,综合就业率73.13%。

    聚焦技能提升,开展盲人按摩、钩针编织、短视频编辑等技能培训班10期,输送19人参加省、温州各级宋韵布偶制作(非遗)、瓯塑(非遗)、无人机操作等培训,累计完成残疾人技能培训331名。

    推动残健融合方面,创成首家省级五星级残疾人之家,建成2家帮扶性就业基地,9家机构通过提升和复评,全市残疾人之家覆盖率100%,三星级及以上机构占比88.46%,为53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多方面服务,“15分钟助残公共服务圈”指标排名温州前列。

    综合服务,完善保障体系

    残疾儿童是最需要关心、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规范化提升6家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提升康教效果。投入2115万元康复救助资金,为593名残疾儿童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其中,41名残疾儿童转为中度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08名残疾儿童转为轻度可随班就读普校。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6429名残疾人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2241名残疾人享受自主就业残疾人职工养老保险补助,24353名残疾人享受残疾人大病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无障碍环境建设精准落实。发放1395件辅具,适配占持证残疾人比例达57.06‰。打造安阳街道广场社区为省级无障碍社区,完成8个无障碍社区改造,实现12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一户一方案”改造。便利群众生活上,首创“三现场”模式,保障办证人员最快30分钟内可领证,制作残疾人证实体卡3112张。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91.31%,惠及23729人。

    多方携手,讲好奋斗故事

    市残联多方联动,构建助残矩阵联盟,打造“1+N”服务场景,优化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打通“最后一公里”,夯实基层基础。

    在畅通反馈渠道上,耐心回复12345等渠道咨询件,每月入户访视特困、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耐心接待信访群众,积极解决就业、补助等困难,安抚群众,增强残疾人跟党走意识。

    培育残疾人文体人才在全国赛事获得佳绩,如全国无人机越野大赛冠军、浙江省盲人板龄球锦标赛银牌。利用重要节日开展18次文体活动,宣扬窦超华、蔡余仙、胡圣州等残疾人典型事迹,激发榜样力量,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其精神文化世界。

    2025年工作计划展望

    落实民生实事促就业

    精心部署动员,将助残就业纳入民生实事是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及缩小差距的重要举措并抓好落实;关注就业质量,助力残疾人实现按比例、集中、公益性岗位等高质量就业;2025年,在牢牢守住帮扶性就业基地必须是三星级以上残疾人之家、帮扶对象必须是符合条件的庇护对象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争取新增帮扶性就业基地2家。

    提升残疾人之家品质

    26家残疾人之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是瑞安残疾人工作的“金名片”。2025年市残联将重点推动残疾人之家建设,一是健全发展体系,构建不同层次互补体系,提供贴合服务;二是完善支持系统,与“共富工坊”融合,创成首家工疗车间;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强与多单位合作,培育专业团队,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强化安全管理与智能化水平,保障运营良好。

    创新赋能康复工作

    康复工作借创新赋能求突破。一方面,围绕数字助残掌握数据,加强供需沟通,依托“一键达”系统及时发放儿童康复补贴;另一方面,针对辅具适配高、科技辅具少的短板,加大力度提升质量。推动落实“卫健主导+公立医院运营+财政前期托底+残联协同”运营模式,保障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高质量运营,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托养、康复服务。

    繁荣文体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文体人才选拔培养,做好会演组织与选拔参赛工作,为发掘人才提供舞台;二是推动体育工作,开展残疾人运动员走访慰问,千方百计为运动员解除后顾之忧,建立残疾运动员选拔机制;三是完善文体赛事激励机制,积极对接财政,加大协调力度,健全相关机制。

    精准建设无障碍环境

    聚焦困难残疾人家庭做实无障碍环境建设。一是认真排摸,对已摸对象再核实,未摸家庭再摸底,确保精准覆盖;二是凝聚各方合力,对接多部门整合资源,争取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支持;三是提高改造绩效,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收集需求让改造更贴合实际,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推荐优秀残疾人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社会建设贡献残疾人力量;二是推动乡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参照专职社区工作者,强化专职人员待遇保障;三是激发专门协会活力,争取补贴、整合资源保障经费,发挥协会作用,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活力。

    在新的一年里,市残联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为全市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也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与支持下,残疾人事业能够蒸蒸日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聚焦点
   第00008版:聚焦点
挺膺担当践使命 深耕善治保平安
办好惠残实事 书写民生答卷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3 办好惠残实事 书写民生答卷 ■通讯员 周瑜 记者 李心如 2025-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