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严小章
GDP达1452亿元,全省排位第18位、创10年来新高,增速6.7%、创近三年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8.8亿元,增长11.1%,总量和增速均位列温州第二……这是我市去年交出的经济高分答卷。
瑞安经济跑出近年最快纪录,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功不可没。
加速推进211个、总投资2016亿元的项目建设,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入选数、投资额、完成率均居温州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温州三区两市首位,争取国家“两重”“两新”超长期国债资金居温州第2,成为温州市唯一拥有国家库和省库EOD项目的县(市、区)……去年,我市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支撑,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牢牢盯住“谋项目、跑项目、建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实现新突破,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支撑更加有力、动力更加充足。
平台能级持续提升
走进瑞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标准厂房、企业研发中心林立。在乔路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塑生产车间内,42台注塑机正在满负荷运转,生产汽车轮眉、扰流板等各类产品,全力以赴为下游主机厂保供应。“我们工厂一个月产能在350万件,产值约5000万元。”该公司一工厂生产负责人周卫说。
自2019年落户瑞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以来,乔路铭深耕新能源汽车赛道,通过与各大主机厂研究院同步研究、设计产品,拥有越来越强大的“配套能力”,产值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我们的产值做到15.6亿元,2023年达到25.6亿元,2024年达到了38亿元,每年按照至少45%的增速往上冲。”乔路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大明说。
聚势而上,向智而进。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车身及内饰……这里集聚了115家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企业,为国内外100多家整车厂提供配套零部件。
作为“顶配版”产业平台,瑞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含金量”还在上升。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通过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数据得地”等方式入驻平台。从2020年启动培育以来,该平台招引落地重大产业项目70个,其中省“152”项目13个、省重大产业项目15个,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速排名全省第3。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除了“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瑞安经开区积极探索新型工业智能制造新模式,优势产业不断聚集、重点项目接续落地、产城融合加速推进,成为瑞安市工业经济的主平台、城市有机更新的主战场,去年成功升格为副处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去年,瑞安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330.8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172.5亿元,同比增长17.37%,不断朝着国家级经开区迭代进军。瑞安经开区创成了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入选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瑞安机械小微园获2024年省级园区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财政专项激励,《瑞安经济开发区聚力“三回”,打造“地瓜经济”提能升级样板》入选省“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碳照灯”数字化特色场景荣获“2024年度数智开发区建设应用优秀案例”。
项目建设加码提速
今天的项目投入,就是明天的效益产出,也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而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
日前,位于莘塍街道的浙江名都鞋业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双橡胶用模具及安全鞋智能制造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它是瑞安首个享受一般企业投资项目“预验即试产”改革的项目,从开工起,3栋厂房分3次验收,节约了至少3个月时间,预计能为该公司增加6000万元产值。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着眼企业普遍反映的项目建设慢、投产慢的问题,我市深入实施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通过并联审批制、承诺容缺制、模拟审批制等改革措施,推动新建、在建企业投资类工业企业项目“促开工、促投产、促融资”,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领证”“预验即试产”,助力企业增资扩产。目前,全市已有40家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
促进项目早投产、早受益,这背后,是瑞安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矢志追求:以企业需求为第一导向,以市场评价为第一准则,靶向破解长期困扰企业的难点焦点问题,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交通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方面。凤凰山——北龙作业区、温福高铁瑞安段、温武吉铁路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瑞湖高速、市域铁路S3线+温瑞大道快速路瑞安段两大百亿工程全面开工,瑞苍高速、永宁大桥等32个综合交通项目提速建设……作为城市“生长”的脉络,瑞安交通网络正加速成型。
从民间投资的企业项目,到政府投资的交通项目,穿行于一个个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去年,我市联动实施九大工程“百项千亿”计划、“双百”招引工程、政策处理“清零”攻坚行动,落实重大项目问题“三分”协调机制,加速推进211个、总投资2016亿元的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20.97亿元,完成率140.81%,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入选数、投资额、完成率均居温州第一,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增速均居温州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温州“三区两市”首位、创2021年以来最好排名、连续两个季度获温州赛马激励。
一个又一个增速、排名,预示着瑞安项目建设正加速“奔跑”。
要素支撑显著增强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投资一端连着需求、一端连着供给,带动性强、关联度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也是经济实力的有效体现。而投资的落地需要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撑。
“有了新厂区,我们有信心在拿地五年内,实现产值超3亿元。”瑞安市君诚塑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家文对于未来发展信心满满,去年,得益于“数据得地”改革,君诚塑胶有了自己的新厂区,正加快建设。
在“数据得地”评分体系的评价中,君诚塑胶在近三年工业产值增速、上年度亩均增加值、上年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多个分项数据中都获得了满分,在橡胶及塑料制品大类中位列第一名。凭借高分,该公司去年如愿拿到了23.16亩供地,预计年底建成投产。
我市民营经济活跃,企业用地需求旺盛,通过“亩均论英雄”“数据得地”等改革,促进资源、要素、服务向优质企业倾斜,让企业扎根瑞安、安心发展。去年,我市纵深推进“三万”行动,完成工业用地保障4474亩,居温州各县市第一,完成工业用地用海供应2638亩,创历史新高,全域土地整治3项核心指标均居温州前二,为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飞云街道完成66万平方米的出租厂房整治任务,腾出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可利用厂房空间,并积极探索“居改工”工作,拆出来的近百亩居住用地功能调整为工业;马屿完成房东企业“一企一档”超140多家,排查出租厂房总面积超29万平方米……去年,我市大力开展工业全域治理,为工业振兴、产业转型提供坚强保障。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向上争取,努力让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篮子,争取国家“两重”“两新”超长期国债资金居温州第二,成为温州唯一拥有国家库和省库EOD项目的县(市、区);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500亿元,AA以上信用评级企业从2023年的3家增至目前的9家、总量居温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