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来自上望街道振奋人心的消息!2024年,该街道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102.4亿元,首次跨越百亿元大关,跻身“新贵”!成为我市继塘下镇、莘塍街道、东山街道、南滨街道之后,第五个规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的镇街。
2024年,我市共有1653家规上工业企业,其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5个镇街组成的“百亿俱乐部”贡献了全市68%的工业产值。
这些“百亿镇街”的背后是一场跨越30年的产业进化,暗藏着中国县域经济转型的典型密码:强平台、创新力、数字化。
“百亿”新势力崛起
数字车间里上演智能化突围
今年3月,记者走进位于上望街道的置信工业园,一家家企业机床轰鸣运转、有序作业,这里数字化车间遍布,智能化改造成为常态。“在新厂房和研发投入的共同加持下,我们的产品开始走高端化路线,不但产品附加值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也提升了。”瑞安市海川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伟介绍。
据悉,2020年,该公司在置信工业园购置了4000平方米的厂房,将生产基地从塘下搬到了这里。有了自己的厂房,企业生产流程更加规范化,智能化也跟上了。搬入工业园后的5年时间里,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从当初的2000多万元猛增至6000多万元。
上望街道临近东海,是瑞安城市东进发展的主舞台。如何推进规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置信工业园这一平台的打造就是重要途径之一。
置信工业园于2020年全面交付投产,项目定位为浙南机械装备集聚地、浙南汽摩配机械产品集散中心,引进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这里目前已入驻企业2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7家,规上工业产值约18亿元。这部分产值成为上望街道坐上“百亿镇街”“宝座”的重要助力,2024年该街道规上工业产值超102亿元,同比增长16.2%。
“上望街道的跨越式发展绝非偶然,而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工业强街’战略,持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上望街道党工委书记鲁光敏说,近年来,该街道将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该街道制定了工业全域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大力规范工业厂房出租管理,全年排查整治面积达42万平方米,为产业升级和新动能培育腾挪了宝贵空间。
2024年,上望街道153家规上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彰显出街道经济的强大韧性。浙江长城换向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是该街道重点规上工业企业之一。近年来,该公司以强劲的业绩增长和行业领先的技术突破,再次巩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地位。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加大新产品研发,这是企业发展良好的基础。”长城公司副总经理陈凤仙说,2015年开始,在长城公司的新产品布局里,就有了新能源汽车换向器的身影。2024年,该公司研发资源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度倾斜,重点突破微电机换向器、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通过产品快速迭代和横向开发,公司成功实现多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量产,产品性能及稳定性获头部客户高度认可,订单量激增。
据悉,2024年,长城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突破3500万元,占销售额的4.8%。
依托深厚的数字化车间建设经验,目前,长城公司正加速推进智能工厂规划。新工厂将以“高效、透明、高质量”为目标,集成物联网,实现生产全流程的实时监控与动态优化。“这一布局不仅契合全球制造业升级趋势,也为行业树立了智能化转型标杆。”陈凤仙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公司预期生产效率可提升15%以上,产品不良率下降10%,进一步强化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优势。
长城公司的发展是上望街道紧跟数字经济浪潮,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的缩影。2024年,该街道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总支出3.19亿元,同比增长10.48%,完成21个智能化技改项目。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攻坚行动,新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备案35家,均创历史新高。科创平台孵化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孵化面积4万平方米,孵化优质中小企业13家。
在项目建设方面,上望街道秉持“项目为王”理念,成功落地8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瑞安1号海上风电等项目稳步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从率先“百亿”到持续领航
让“每一辆行驶的汽车都离不开瑞安智造”
走进塘下镇,高楼林立、车流不息、厂房连片的景象令人瞩目。
2024年,塘下镇规上工业企业达501家,其中亿元企业70家,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达438亿元,它也是瑞安首个规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的镇街。
这背后,离不开塘下镇的支柱产业——汽摩配产业。改革开放后,塘下镇家庭作坊、合营企业、个体企业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成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到1992年,韩田村(现韩田社区)已成为浙南地区首个“亿元村”,标志着塘下镇汽摩配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那时起,这个产业便从标准件、点火开关等小配件起步,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胜华波、南洋、亚伯兰、正东等龙头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起步的。
塘下工商联(商会)会长刘万斌就是在1993年创办了瑞安市万华汽车配件厂(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的前身),主要从事汽车配件的生产。
进入21世纪,塘下镇汽摩配产业迈向集群化、产业化发展,逐渐成为瑞安乃至温州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2000年5月,塘下划出万亩土地专门作为汽摩配产业整车以及配件生产基地,建设汽摩配产业园区。此后,该镇对汽摩配产业园区范围进行了多次调整,由此形成了北工业区。
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球滤清器”)就在其中,它在北工业园区获得了长足发展。早在2006年,环球滤清器就已将业务领域拓展到滤清器自动化设备产品领域,通过自主研发设备,为滤清器产量的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第一次跨越。也就是在这一年,塘下镇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瑞安首个“百亿镇街”。这背后正是无数家像环球滤清器一样快速发展的企业给予了有力支撑。
2010年,环球滤清器在设备创新上再度发力,将自主创新与国外引进相结合,进行了第二次技术改造,年产能一举突破5000万只。2020年,该公司实施MES系统,建设数字化车间,对车间进行了第三次技术改造。
如今的环球滤清器,以开放的思维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不仅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还在其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其智能化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原本需要20天的生产周期,如今缩短至短短45分钟,产品从原材料投放到成品产出,在一条生产线内即可完成。”刘万斌自豪地说,这一巨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企业利润也随之显著增长。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北工业区集聚各类企业415家,其中规上企业169家、亿元企业41家,规上工业产值达222亿元,成为塘下镇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并诞生了一批本土领军企业。
随着过去多年的扩张发展,塘下镇日益面临产业空间不足、用地供需失衡等问题,规划建设东工业区势在必行,这也是塘下镇落实“城市向北、产业向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0年1月,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新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成为温州首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该平台的产业增量主基地就在塘下,标志着塘下工业经济迈入3.0时代。
2021年,原处于北工业园区的浙江松田汽车电机系统有限公司搬入新厂房——塘下东工业园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塘下基地),新厂房面积达80000平方米,产能翻倍,管理设施和制造装备全面实现智能化。2022年,该企业投资的年产500万台的新能源智能无刷电机新工厂全面投入使用,标志着公司业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展。2023年,该企业荣获“2023年浙江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荣誉称号,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又一重要成果。
“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顶配级产业平台的打造让塘下规上工业经济插上了高质量发展的翅膀,规上工业产值从2019年的200亿元到2024年突破400亿元,翻了一番。经过4年建设发展,“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塘下基地累计落地产业项目23个,其中省重大项目9个、省“152”项目7个、10亿级项目5个、20亿级项目4个;入驻企业81家,实现工业产值180亿元。
“我们的口号是让‘每一辆行驶的汽车都离不开瑞安智造’,希望这个口号能早日实现。”塘下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除了强平台外,还积极创新,发挥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板块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领航、攻坚护航、服务暖航”三航行动,全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36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比重达72.1%,落地瑞安首个产教联合体,“产业大脑”入选省级数字化改革名录。此外,该镇还优化服务,挂牌成立镇级企业服务中心,首创“税检政”战略合作,为近万家企业提供暖心服务,实施“亩均论英雄”“数据得地”改革,改造提升老旧工业点3个、改扩建工业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
“百亿俱乐部”不断壮大
持续创新和土地要素保障是关键
在瑞安的经济版图中,莘塍街道、东山街道、南滨街道凭借强劲的工业实力,成为耀眼的存在。10余年间,3个街道相继跻身“百亿俱乐部”,其背后是龙头企业的引领与持续创新的驱动。
华峰集团,自1991年成立便一路快速发展,总资产增长超数万倍,产业布局拓展至11个省市,产品从单一聚氨酯原液发展为十大系列,构建起完备的聚氨酯制品产业结构。
华峰集团的发展,是莘塍街道工业崛起的缩影。2008年,莘塍街道规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迈入“百亿俱乐部”。同年8月成立的浙江华峰热塑性聚氨酯有限公司成绩斐然。作为新型环保企业,浙江华峰热塑性聚氨酯有限公司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2024年产能超30万吨,35项专利加持,稳坐国内主要TPU供应商之位。
回溯华峰集团发展历程,1994年该公司以打破国外垄断为志,切入聚氨酯制品行业,深耕主业,延链强链。1999年投资氨纶项目,催生“华峰氨纶”,成长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氨纶制造商。
多年来,华峰集团坚持自主研发,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制造业销售收入的3.5%。4.45万平方米研发场地,5.2亿元科研固定资产,搭建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众多研发平台。“十三五”期间,该集团投入48亿元用于研发,攻克18项“卡脖子”技术,40项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在氨纶领域,华峰化学稳居国内第一,创新不停。3年研发出有色、抗菌等氨纶新品,中国氨纶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新领域中,己二腈、己二胺等积累10余项自主核心技术专利,打破垄断,推出生物可降解材料,助力“双碳”。
2010年,华峰投建己二酸项目,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重庆华峰化工成为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基地。从专精特新起步,华峰已蝶变为“航母型”集团,5个品类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4个品类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1个品类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二。眼下,华峰集团正朝着“千亿华峰”的目标迈进。
“站在县域产业经济的角度看,工业土地要素保障对瑞安规上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市经信局产业科负责人说,以莘塍街道为例,该街道工业用地为2235亩,占全市总量的5.2%。
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六次搬迁就是土地要素保障助力企业发展的生动写照。该公司从租用塘下镇一个900平方米的小作坊起步,先后经过潘岱街道芦浦村、南滨街道高新技术(阁巷)园区,2022年搬到丁山二期,公司的年产值也在一次次搬迁中不断提升。目前,该公司已成长为年产值超10亿元的上市企业。
在众多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莘塍街道2021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达250多亿元,同比增长52.7%。2024年,该街道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占比升至4.3%,高于全国县域平均水平,规上工业产值达260多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华峰集团占比60%以上,凸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2020年,东山街道跻身“百亿俱乐部”。这一年,东山街道规上工业产值从上一年的60多亿元,猛增至200多亿元,其中省级“未来工厂”瑞立集团功不可没。历经30多年发展,瑞立集团从年产值10万元的作坊式小厂,蝶变成为国内最大的制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年产值超百亿元。
瑞立集团总工程师李传武深耕汽摩配领域27载。他认为,高瞻远瞩、不断创新是瑞立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关键因素。早在2010年,瑞立集团便提前布局新能源关键部件领域,新能源电动空压机表现尤为突出。2020年荣获“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称号,目前在细分领域全国市场占有率约50%,全球市场占据领先份额,产量超50万台,还荣获多项专利与科技奖项。
近年来,瑞立集团更是通过“智能制动系统未来工厂”项目,实现运营成本、产品不合格率、研发周期、库存率的大幅降低,成本利润率、人均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市场占有率提高,部分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东山街道整体工业经济的发展与瑞立集团的成长同频。瑞安经济开发区选址东山,产生强大的集聚辐射效应,辖区内大大小小工业企业56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82家,拥有以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服装制鞋、机电、汽摩配、水产食品等为主导的六大行业。
南滨街道是我市规上工业经济重街之一。曾经,这里也集聚着“低散乱污”企业。近年来,该街道结合工业用地情况调查,全方位精准排摸产业分布、环保、安全生产、亩均税收和产值等情况,加快园区“厂中厂”整治,并通过“一企一策”,淘汰高污染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向规上、科技型和高新企业等方向转型升级、做优做强,为优质企业拓宽发展空间。
2021年,南滨街道工业产值破百亿元,跻身“百亿街道”,2024年更是超过150亿元,其中身处南滨街道阁巷高新技术(阁巷)园区的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戈尔德公司”)有着重要贡献。成立于2008年的戈尔德公司,虽年轻却发展迅猛。从租赁厂房到240多亩生产基地,年产值从千万元级跃至2019年破10亿元,2022年达15亿元。
“唯有创新,才能站在风口。”戈尔德公司董事长陈万成说。据悉,戈尔德公司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引进高端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发智能仓储系统,打造智能工厂,大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目前,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00多人,占比超过15%。戈尔德公司还顺应新能源汽车趋势,历时七八年开发空气智能悬架系统,打破国外垄断,降低整车成本,目前已成新能源汽车标配,且持续推进国产化技术升级。
浙江中瑞橡胶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凯勋机电有限公司……目前,高新技术(阁巷)园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23家,其中有22家战略性新兴企业、13家数字经济企业和57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
据介绍,近年来,南滨街道联合瑞安经济开发区高标准完善小微园配套、全方位提供公共服务,培育小微企业孵化壮大、做大做强。随着云江小微园、林垟机电小区、高新技术(阁巷)园区等三大产业平台齐齐厚植创新“沃土”,南滨街道工业经济“一路飘红”。近三年,南滨街道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现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53家。
[记者手记]
在深入探究瑞安“百亿镇街”的产业发展轨迹后,记者内心深受触动。凭借别具一格的发展路径,瑞安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鲜活范例。
瑞安“百亿镇街”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满溢创新活力与拼搏精神的奋斗篇章。其5个“百亿俱乐部”成员的发展各有千秋,却也存在显著共性:科技创新乃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土地要素保障则是发展的坚实根基,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共进,堪称县域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以规上工业经济一马当先的塘下镇为例,其工业用地规模在全市独占鳌头,总量高达11179.5亩,占全市工业用地总量的26.0%。
随着城市东扩战略的稳步推进,工业区块建设持续完善,土地要素保障工作不断强化,为瑞安工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而在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众多企业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身影,更是政府部门精心规划、统筹布局的成果。2024年,为给工业经济发展筑牢要素支撑,瑞安积极投身激励试点申报创建工作,创新性地开展工业全域治理行动,为工业振兴与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工业供地面积达2638亩,创下历年新高。其中,“数据得地”项目储备131个,实现企业供地61家,供地面积1572.5亩,各项完成率均超过100%。
瑞安虽无北上广那般繁华喧嚣,但其镇街经济蓬勃发展所产生的强大动能,正为浙江制造书写全新的精彩篇章。如今,“百亿镇乐部”梯队建设正在推进,仙降街道、飞云街道、安阳街道等镇街正全力奋进、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