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峥 特约记者 方孔德)春潮涌动催人进,农机轰鸣春耕忙!连日来,在我市天井垟粮食功能区,插秧机在田间忙碌地插秧,植保无人机在空中进行飞播作业,农民抢抓晴好天气,紧锣密鼓地开展早稻插秧作业,绘就出一幅繁忙有序、充满生机的春日农耕画卷。
在瑞安市源田家庭农场,工作人员正将50多公斤的水稻种子缓缓倒入无人机的白色播撒箱里。“农二代”、瑞安市源田家庭农场负责人项贤治熟练地操作着遥控器,下达起飞指令,无人机平稳升空,按照预设航线在水稻田上空来回穿梭,将水稻种子均匀地播撒在田里。
短短10多分钟,一架无人机就完成了十几亩的早稻飞播作业。“我们农场去年一口气购置了四架无人机。现在无人机更新换代比较快,新机型的作业效率比旧机型要高很多,载重量更大、飞播效率也更快。”项贤治说。
据了解,源田家庭农场今年承包种植3000多亩农田,其中种植早稻2600多亩,此外,农场还帮助周边农民进行早稻插秧和飞播作业。为此,项贤治早早就购买了120多吨化肥,并精选了2万多公斤优质稻种“甬籼15”,充分做好春耕准备。
项贤治告诉记者,采用无人机直播,不仅节省了水稻育秧、搬运和移栽等繁琐工序,还大幅度减轻了水稻栽培环节的生产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稻播种效率,缩短了早稻育期。“旋耕机、插秧机、水稻播种机、无人机我们都配备齐全了,整个水稻种植流程完全实现机械化。”项贤治说。
在田间地头,种粮大户、瑞安市康园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兆楷也开始了早稻插秧作业。四台高速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排排鲜嫩的秧苗被精准、整齐地插到田中,随风摇曳的秧苗宛如绿色的音符在田野上跳跃。
黄兆楷告诉记者,今年该合作社承包种植了1600多亩早稻,加上为周边农民提供植保服务,需要承担2000多亩的早稻插秧作业任务。“去年早稻收购价是每50公斤130元,今年预计会达到每50公斤131元,加上政府给予种粮大户每50公斤30元的补贴,今年每50公斤稻谷的总价能达到161元,这对我们农民来说,真是一粒定心丸。”黄兆楷说。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高度重视农业“机械换人”工作,为了提高机械化率,农民购买植保无人机最高每台可获得补助14400元。目前,我市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100台,实现早稻无人机飞播超20%,节省人工成本60%以上。2024年,我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5%,机插率达73.89%,带动亩均增产10%以上。今年,全市预计种植早稻9万多亩,其中天井垟粮食功能区达3万亩。眼下,不仅是天井垟粮食功能区,陶山、桐浦、塘下等地的插秧和飞播作业也都在陆续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田园交响乐正在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上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