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敏洁)4月7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2025年“善居工程”已正式启动。这是我市继2023年项目成功实施后,再次整合政府与社会力量,聚焦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改造的工程。
据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移民工作科科长胡慧杰介绍,2025年“善居工程”将重点对陶山镇、塘下镇等6个乡镇(街道)30户以上低保家庭实施居住空间改造,每户改造基础标准为1.6万元。项目特别优先考虑有儿童、残疾人、见义勇为人员及退役军人的低保家庭,通过“一户一策”个性化方案,打造“安全、宜居、洁净、便利”的生活场景。
自2023年项目启动以来,我市已累计完成61户困难家庭改造,完成率达100%。高楼镇、湖岭镇等7个镇街的改造实践,不仅解决了水电管网老化、地面通行障碍等安全隐患,还为特殊群体配置了适老化设施、护眼照明等贴心设计。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创新性收集、认领了12位居民的“微心愿”,让帮扶更具温度。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湖岭镇居民娄先生的家经过改造后,原本阴暗潮湿的老屋装上了集成墙板和LED吸顶灯,新配备的适老化床头柜让行动不便的他生活更便利;南滨街道居民薛老伯家的改造则更为彻底,从墙面翻新到卫浴厨房改造,再到加装防滑助浴椅、L型扶手,使这个有两位残障成员的特殊家庭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这不是简单的房屋修缮,而是系统性地提升了生活品质。”项目监理方负责人表示,改造涵盖水电安全、墙面顶面、照明门窗等基础项目,同时添置了必要的家具、家电,全方位改善了困难家庭的生活条件。
根据实施方案,2025年“善居工程”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将于4月至10月全面施工,10月底前完成验收评估。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体现的是城市发展的温度。”胡慧杰表示,该工程既是对“瑞有安善·德善之城”城市名片的生动诠释,也是构建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实践。随着2025年项目的推进,更多困难家庭将迎来焕然一新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