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冬冬 陈小斌
蔡自祥 陈豪
人间四月天,圣井看杜鹃。近日,漫山遍野的“满山红”杜鹃花海,似云霞般烂漫绽放,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更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催化剂”。从赏花热潮到产业联动,圣井山的“花经济”正在释放出巨大潜力。
野生杜鹃引客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
4月13日9时,在马屿镇圣井山的停车场,不少大巴车和私家车陆续驶进来。停车场管理员告诉记者,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当地的村民都会过来帮忙,也能增加一份收入。近日每天至少有十几辆旅游车驶进景区,大多是苍南、乐清、文成等地的游客。“景区有3个停车场,这个月是游览高峰期,每天几乎都会停满。”停车场引导员林秀达说。
圣井山凭借海拔748.6米的山地优势和湿润多雾的气候条件,孕育出1500余亩的连片“满山红”杜鹃花海,成为瑞安规模最大的野生高山杜鹃群落。今年,尽管花期因天气原因稍有延迟,但花海的壮美依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据了解,花期从4月初持续到五一假期。“开车1个多小时,就为了看野生的杜鹃花,风景美得很!”游客卢奉春道出了圣井山的吸引力。
据马屿镇圣井村党委书记林立平介绍,过去圣井山的野生杜鹃被杂草掩盖,通过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游客量不断增多,每年有25万人次来打卡。近年来,玻璃栈道、共富工坊等配套项目的落地,让圣井山的杜鹃花更加“出圈”。
春色满园不仅催热了旅游,更带火了山间“烟火气”。民宿、农家菜、各类小吃摊、农副产品摊位的商户也忙得不亦乐乎,营业额大幅上升。不少商户表示,他们一年的主要经济收入都依赖于这个黄金时期,营业额至少是平时的两倍多。在山脚下卖各种遮阳帽的商户林日直不禁感慨:“这段时间游客每天都有好几千人,一天能收入六七百元。”
日前,马屿镇举办的花YOUNG游春系列活动也如约而至。“花漾浪漫”林间花茶会、“四时花开”杜鹃花开美学音乐趴等系列活动接续登场,拉长“赏花经济”链,一头连着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一头又拉动消费,实现了“赏花经济”的多点开花。
乡村CEO带来新玩法
跨界融合提升体验感
杜鹃花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马屿镇大南片区乡村CEO邱新淼任职后,深入调研了当地的配套设施。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通过引入咖啡业态、设计文创产品等方式,将赏花经济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推出的“财神咖啡”和“圣井福袋”等产品,既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我们设计的福袋里装有香袋、香料等,这些都由村里的老人手工制作,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让游客能将‘福气’带回家。”邱新淼说,他本身是一名自媒体人,目前正在制作“CEO带你逛圣井”一系列短视频,将大南的土特产如圣井红茶、番薯枣、菜头肾等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此外,与圣井山相关的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设计中,他希望通过富有创意的周边产品进一步提升圣井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避免“虚假花期”误导游客,4月以来,邱新淼每日通过短视频来展现杜鹃花的实况,“游客来了,来共富工坊里面喝一杯红茶,带走一包特产,这就是乡村经济的活力。”邱新淼说。
从“一季红”到“四季火”
如何让杜鹃花经济“淡季不淡”
据了解,今年圣井山赏花季日均游客量突破3000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收入大幅度增长。如何让圣井山的“花经济”从“短期流量”变成“长期效益”?林立平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以杜鹃花为切入点,打造四季皆宜的旅游目的地,让“花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长期动力。
目前,大南社区正推进全域旅游规划,开发更多景点,整合千亩菜头肾基地、茶厂等资源,开发药酒、茶叶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林立平透露,茶叶厂已经建好,下半年就可以投产,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旅融合项目将陆续上马,“淡季不淡”有望成为现实。
花期有限,但创新无限。从一朵杜鹃花的绽放,到一条产业链的延伸,圣井山正以“花经济”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