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贾洁楠 通讯员 施思
戴着头盔、身着外卖工装,穿行在大街小巷,高峰时人如潮水般涌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外卖骑手已超1500万人,他们不仅成为了城市的日常风景,更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新就业群体。
瑞安外卖骑手有多少?收入是否如网传的那么高?……日前,记者走近瑞安区域内的骑手群体,展开调研。
铁打的平台流水的骑手?
月流动率最高达100%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3月底,瑞安供职于外卖平台配送合作商的全职骑手有650名,全市共有外卖平台即时配送站点14个,其中5个为美团站点,9个为饿了么站点,分别分布在安阳街道、锦湖街道、塘下镇、飞云街道、仙降街道、莘塍街道、马屿镇和陶山镇。
得益于站点的均衡分布,无论在城区还是乡镇,点外卖已经成为部分瑞安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纵使遇到大雨、高温、寒潮等恶劣天气,或是在周末、节假日,甚至在春节假期,外卖平台都能稳定运行。然而用户们看不到的是,在稳定的服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人员流动。
根据美团研究院2024年披露的数据,在骑手结构中,超过八成骑手为低频或者业余骑手,真正完全依靠全职从外卖行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还是少数,仅占骑手总数的11%。若按八成骑手为低频或者业余骑手来保守估算,瑞安兼职外卖骑手或达2000余人。
然而,即使是全职的骑手群体,流动率也居高不下。4月中旬,记者走访瑞安多个外卖平台即时配送站点调查发现,自年后复工以来,某外卖平台安阳站点骑手流动率达到66%,而另一平台东山站点流动率达到100%。
美团研究院对此做出分析,外卖骑手成为很多劳动者过渡就业的选择,呈现出过渡性较强的特征,这也与瑞安县域调研结果相符,“一边送外卖,一边看看别的就业机会”成为很多外卖骑手的工作常态。
“有不少骑手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休息,等外卖需求高峰期到来时再去送外卖,或者因为这个行业太辛苦干脆转行。”市场监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流动率大的不只是外卖配送员,站点配送合作商以及负责人也经常调整,为即时配送站点的电动车专项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以我市一外卖平台安阳街道站点为例,该站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更换了3家配送公司。“平台对每个站点的效益进行考核,如果效益不理想就会及时调整。”该站前任站长庞晓旭(化名)说。据悉,庞晓旭供职于台州桔子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外卖平台即时配送合作商),2022年至今,他先后在4个城市担任配送站站长,“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变动频率”。
送外卖是“青春饭”?
中年骑手收入更高
在很多人眼里,送外卖或许是一碗“青春饭”,这句话其实只对了一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开展的“全国外卖骑手职业群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网约配送员年龄分布主要在21岁至30岁,占51.0%;其次是31岁至40岁,占37.1%;41岁至45岁和18岁至20岁群体分别占6.5%和5.4%。
而据不安全统计,瑞安的全职外卖员中,20岁至30岁的群体占比55%,31岁至40岁群体则为31%,相较全国而言更为年轻化,女骑手占比则不到1%,从业最久的骑手已经送外卖9年。
以我市一外卖平台安阳街道站点为例,目前该站点年龄最大的骑手55岁,最小的20岁,“单王”赵小黄(化名)是一位42岁的中年骑手。据了解,我市的全职骑手一般月收入在4000元至8000元之间,人均月收入约6000元,骑手之间收入差距较大。
在收入最高的月份中,赵小黄跑了2000余单,日送单量约70单,能赚1.8万元(包含平台奖励),每月收入均超1万元,是他所工作的站点公认的“劳模”。说起为何如此“拼命”工作,他坦言,由于在山西老家创业失败,经济压力骤然加大,才在老乡介绍下来到瑞安务工。“一开始我去了一家服装厂工作,厂里老板觉得我年纪太大,在服装流水线干活慢,他就给我介绍了送外卖工作。”就这样,他开启了跑单之路。“入职一年半以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我几乎没有休息过。”赵小黄告诉记者,在旺季,他每日送外卖骑行里程数达160公里,需要换3次电动自行车电瓶。
该站点“老大哥”张星星(化名)则选择了“轻松模式”,每天只跑两个班次(比如早餐和午餐),虽然收入没有赵小黄多,但是胜在有稳定收入的同时兼顾日常生活。
“做这一行,门槛不高,只要沉下心肯干,基本都有不错的收入。”庞晓旭说。20岁的杨钢(化名)刚入职一周,每天10:30上班,22:30下班,最多的一天跑了47单。“按目前这个节奏去跑,这个月可以收入7000多元,对收入挺满意的。”他说。
在庞晓旭看来,中年骑手才是撑起站点运行的中流砥柱,而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则更多把送外卖作为过渡性工作,或压根吃不了送外卖的苦。
另一外卖平台的东山站点站长唐连(化名)也有类似的体会。在他的站点,约有五分之二的本地骑手,这部分本地骑手的年纪普遍大于新居民骑手,在30岁至45岁之间,较为稳定。“送外卖是辛苦活,年龄大些的人身上养家糊口的担子重,靠得住,之前有一个18岁的年轻小伙,入职后跟着师傅跑了一天,就觉得太辛苦,直接打了退堂鼓不干了。”唐连笑着说。
越来越难“跑”了?
送外卖“蓝海”时期已过
“四年前,‘单王’日送单量最高可达100单,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很多,现在基本不可能了。”庞晓旭认为,送外卖这一行,越来越难干了。难干,意味着更加辛苦,也意味着收入不再如网传的那样高。
最大的原因在于外卖平台机制的改变。
为了保障运力,提升客户体验感,外卖平台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调整运力,推出了专送、众包、乐跑等配送模式。专送模式即全职骑手,是初代“正规军”,通过站点化管理确保履约稳定性,该模式优势在于骑手每单收入略高于其他模式;众包模式则更灵活,引入共享经济模式,快速扩充运力。美团外卖还推出畅跑与乐跑,分别聚焦高频低难度订单及稳定性与成本控制的中间地带,对运力进行更精细的分配。
“外卖模式越来越多,从业者也在扩张,业务也自然被‘瓜分’。”庞晓旭说,不仅如此,作为“兜底”的专送外卖员,还需要承担更多难度高的单子。比如在碰到恶劣天气时,或接到远距离配送单时,众包、乐跑等模式的骑手可以选择拒绝,但专送骑手就需要无条件完成。另外,进小区难、停车难、与物业沟通难……住宅区的规范管理也增加了骑手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近年来,为防止骑手因过劳引发安全风险,平台对骑手的在线时长做出限制。以美团为例,全职骑手每天在线时间需超过8小时,但到达12小时后将“被”自动下线,如果连续2个月每日在线,也会“被”强制放假。以往用“高在线时长换高收入”的做法,如今已经不再可能。
社保未至
关爱先行
在2025年春节后,京东、美团先后宣布:将为旗下的全职或稳定兼职外卖骑手缴纳社保。随后饿了么也表态,将与生态伙伴一起按计划在部分城市试点,为蓝骑士缴纳社保。外卖配送员的权益保障引发社会关注。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各配送站点站长可享受“五险”待遇外,社保缴纳尚未在瑞安的各配送站点落地。
虽然社保未至,但我市对骑手的关爱已蔚然成风。据市委社会工作部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建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瑞安为外卖骑手打造15家综合型城市驿站、103家便捷歇脚点,还设立每月的1日为“小哥关爱日”,在这一天,各驿站推出集理发、义诊、咨询等服务于一体的“生活集市”,目前已举办120场次活动,累计服务2830人次。
我市积极建设网约配送员友好小区,解决骑手反映的“车难停、进门难、寻路慢、没地休”问题,目前这样的小区已建成58个。像东山街道瑞光社区,推出“小哥跑楼宝”,将辖区13个小区的地图制作成详细的跑楼指南,并详细标注出入口、电瓶车停放点、楼栋标识以及小区跑楼建议,助力新骑手快速上路。
瑞安相关部门还联合瑞安农商银行创设500万元“新就业群体关爱基金”,用于奖励先进、帮扶救济、学历提升等,以提升骑手获得感和荣誉感。“接下来,我们将鼓励外卖小哥发挥他们走街串巷、熟悉地域的优势,担任‘兼职网格员’‘红色楼栋长’等。”该负责人表示,希望以这些更务实、更有针对性的举措,让骑手这一新就业群体真正融入瑞安、建设瑞安,与瑞安城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