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晓)近日,以“文字·文明·科技·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甲骨文故乡——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举行,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字文化专家学者、国内头部文化企业代表和国内20余所高校的国际学生代表出席。
作为甲骨文研究先驱故里,瑞安市受邀参会,重点展示了木活字印刷术在甲骨文传播普及中的当代价值阐释成果,成为大会文化交融与科技赋能的亮点。
开幕式上,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小淮主持的“字道——文字的美学叙事”论坛引发广泛关注,14位国内外学者围绕文字美学、现代技术应用与文明传承展开深度探讨。
“瑞安至今传承着木活字印刷技艺,匠人尊仓颉为祖师,体现了对文字起源与印刷技术的双重敬仰。”吴小淮说,甲骨文奠定了汉字体系,而活字印刷术革新了传播方式,二者共同构成“汉字设计之路”的开端,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瑞安与甲骨文的渊源可追溯至晚清。瑞安先贤孙诒让于1904年推出我国首部系统研究甲骨文的专著《契文举例》,为甲骨文学术研究开辟先河。如今,瑞安持续深化甲骨文传承,通过编辑《玉海甲骨墨缘》刊物、举办“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奖赛及国际学术会议,推动甲骨文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生活。
“瑞安经验为全球文字资源活化提供借鉴——其木活字印刷术通过‘物尽其美、致用利人’的实践,证明了传统技艺在数字化时代的独特生命力。”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在大会上说。
近年来,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作为木活字印刷术活态传承地,通过文创开发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在木活字印刷文化研究院,木活字印刷的婚约书、大学录取通知书等文创产品,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与茶道、蓝夹缬等传统技艺的合作,则创造出兼具美学与实用价值的“联名款”作品,也正以新的载体延续着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