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安,万千劳动者的奋斗足迹勾勒出城市发展的蓬勃图景。2024年,我市扎实推进“稳就业”工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就业市场暖意融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育高技能人才5090人,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2043人,培育数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数字高技能人才培育数居温州第一
为城市发展增底气
职工成长离不开技能提升。2024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力社保局”)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217人次,取证10938人,培育高技能人才5090人,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2043人,培育数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为瑞安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实打实地攒足了人才和底气。此外,0.6万名失业人员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等渠道实现再就业。“我们依托三家在瑞的职业院校,联合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及公共实训基地等,目前已拥有联盟成员企业15家,覆盖汽摩配、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并上线‘技能培训地图’,实现县域镇街培训全覆盖。”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这样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就业环境中,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扎根岗位的普通职工,平凡而光荣。而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普通职工队伍中走来,但又走向更远的高度,他们是劳动者里的先进分子或者劳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的意义。
瑞安共有各级劳模456人
为劳动者树标杆
在瑞安这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热土上,劳模不仅是个人荣誉的象征,更是一座城市奋进精神的缩影。
市总工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瑞安市各级劳模总数达456人,其中,全国劳模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省级劳模及五一劳动奖章67人,温州市劳模132人,瑞安市劳模243人。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劳模369人,女性劳模87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代际更迭的坚守与创新,是“劳动创造幸福”的生动注解。
32岁的陈瑞彬来自万隆化工有限公司,是2024年温州市劳动模范,也是我市年龄最小的劳模获得者。从职场新人到技术骨干,他用五年时间在化工生产的赛道上,书写着属于“90后”的奋斗篇章。
2015年参加工作后,陈瑞彬从仓库统计员起步,先后经历车间管理、质量安全体系管理等岗位锻炼。科班出身的他,始终带着一股“钻劲”,在车间跟着老师傅学设备原理,在办公室研究工艺流程图,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参数调整和隐患记录。2020年,他凭借扎实的现场经验和专业积累,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术骨干。
谈及获评劳模的感受,陈瑞彬显得很坦然:“其实就是做好每天的本职工作,化工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瑞安是工业大市,劳模类型分布也有着鲜明的瑞安特色。近年来,瑞安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在这个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批劳模。据统计,我市工业领域的劳模共有160人,占35%,居我市各行业之首。
此外,我市劳模中,农业系统人员有56名,占12%;国有企业52人,占11%;教育行业45人,占10%。
来看近五年数据。2019年至今,我市新增全国劳模2人、省劳模10人、温州市劳模34人、瑞安市劳模40人,对象包括企业、政府、农业、教育、卫生以及其他劳动者等相关行业。劳模先进人选中,女性25人、男性51人。(部分人员调出我市)
新业态劳模涌现
做新领域新业态拓荒者
值得关注的是,瑞安劳模群体正呈现多元化趋势,新业态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洪天祥便是新业态劳模的代表。这位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机缘巧合来到瑞安,跨领域从事快递行业,一干就是十多年,现任瑞安市瑞圆速递服务有限公司业务员。2024年,他获评温州市劳模,成为新业态劳动者的标杆。
“评上劳模,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新业态群体的肯定,只要肯奋斗,在哪里都能发光。”洪天祥说。
“评选劳模就是为了树立榜样、表彰先进,带动更多人一起加油干。”据了解,我市劳模评选范围为在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籍工人、农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劳动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各级劳动模范评选。”瑞安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