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丽云 陈豫州
以创新为笔,绘就发展新篇章。2024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加速打造科技创新孵化策源地。全市新增孵化面积58.86万平方米,新增入孵企业(团队)547家、青年创新创业人才5759人。其中,2024年新增孵化面积45.3万平方米,居温州各县(市、区)之首。
“一核多维”助企解难
近日,在我市东新科创园温州星矢部落孵化器,温州锁凰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正忙碌有序地研发智能锁、智能门等智能家居产品。据了解,锁凰家居于2022年入驻该孵化器并自建实验基地。
一家初创的科技型企业最需要什么?“关键是要有一个团队齐心协力做技术研发,而一个优秀、稳定的团队需要一个良好的孵化环境。”锁凰家居负责人童晓敏告诉记者,该孵化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食堂、宿舍等高品质的生活配套设施,还定期组织茶话会等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在孵化器的助力下,锁凰家居3年间投入研发经费超1000万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当锁凰家居孵化基本成形,迈入市场、即将转型时,又遇到厂房建设、市场营销、融资等新问题。在星矢部落孵化器的帮助下,该企业得到了生产场地推介、产业资源对接、资本运作等服务。如今,锁凰家居正加速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并计划于今年投入研发经费500万元,开启“智能家居+AI应用”的新型家居生态产品研发。
星矢部落孵化器是瑞安大孵化器集群“一核多维”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据了解,我市还成立了温州首家县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构建辐射全域运营团队的一站式、专业化、多维度综合服务体系。
这些服务包括和企业家交流行业市场方向、技术成果转化等,帮助在孵企业少走弯路,尽量避免走错路。在企业孵化成功后,他们继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比如帮助其物色适用的工业厂房,助力其加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等。
目前,温州星矢部落孵化器已吸纳近300名创新创业人才,入驻企业已获得知识产权专利73项,其中13家企业获得投融资到账,均世新能源、鑫禾工程等一批技术创新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好的优秀科技企业正在飞速成长。该孵化器也先后获得浙江省级众创空间、温州市级专业孵化器等荣誉称号。
“链主”带队齐头并进
以链主型企业为支点打造孵化载体,也是我市孵化器集群建设的重要尝试。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长城换向器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深耕换向器行业,集聚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23年,“长城”打造瑞安市首家链主型民营企业孵化园——浙江长城高端机械装备科技园,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科研孵化服务。
该园区的优势在于园区内的企业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携手并进、共创双赢的合作伙伴。企业间可构建由多个模块集成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实现订单信息的无缝流转与共享。
入驻科技园1年多的瑞安市精峰机械有限公司就是共享订单的受益企业之一。“这两天,我们接到一笔新订单,客户要订购医疗棉签的生产线,我们和其他4家企业共享这一订单。”精峰机械负责人吴志兴说,园区内集齐了医疗药棉生产各个环节的厂家,客户在园区内只需下一个订单,就可以完成整条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设备的购买,再也不用到处跑,且后续的维护也由统一的技师来完成。
据了解,在孵化园的助力下,精峰机械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超30%。“大家共同组建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年订单量已经超亿元,其中多家公司今年都有希望升级至规上企业。”吴志兴说。
作为链主企业,长城换向器还开展“以大带小”协同孵化,推广零部件配套合作下单,机械装备孵化园内的在孵企业2024年订单增长40%。
中弛、名道孵化园则自建智慧云平台,为在孵企业在产品设计、品牌运营、产品销售、智慧仓储等环节赋能,带动园区产值达2.7亿元。瑞安还推动汽配行业龙头戈尔德公司打造汽配贸易港,园区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余家,企业抱团发展成效显著。
从“创空间”向“创示范”升级
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意愿不足,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困难,曾是瑞安经济发展痛点。
2022年,我市启动大孵化器集群建设,进一步整合拓展孵化空间资源,助力落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型、初创型、成长型企业,引聚优秀青年创新创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目前,全市共有孵化器载体41家,形成了“苗圃期(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全链条孵化模式,成为支撑瑞安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还围绕汽摩配、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集群协同孵化模式,如支持中特、长城等企业利用闲置厂房打造机械装备孵化园,招引上下游企业18家,带动孵化园产值达4.92亿元。
2024年,我市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对新认定(备案)部级、省级、温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500万元、250万元、30万元奖励;出台《2024年大孵化器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等配套新政,从大孵化器集群建设示范奖励、引进运营机构支持、新增空间支持等六个维度予以重点支持;整合了园区运营、金融创投、商务咨询等15家专业服务机构,精准服务全市41个大孵化基地以及在孵企业。
从“单打独斗”闯市场到“以大带小”抢订单,从“关起门来”搞研发到工业软件、高端机床开放共享,各类孵化载体成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我市的大孵化器集群建设也从“创空间”向“创示范”升级。2年多来,全市41家孵化器载体中,成功创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孵化器3家、省级众创空间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