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丹丹 徐心星 潘虹 冯缘清 孙翔 实习生 蒋依芮 通讯员 夏开元 陈浩龙
划龙舟是我市的传统民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浓的乡情,蕴含着群众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近年来,我市发出文明开展龙舟活动的倡议,提倡抵制强行摊派、变相敛财等违法违规行为,文明、健康、有序参与传统龙舟活动。
自愿捐款,削减活动支出,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各地、各龙舟队积极响应,推陈出新,以龙舟精神为楫,划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新风交融的时代新篇。
如今,在我市各条河流的悠悠水面上,一股清新的社会风气正如春风般拂面而来,龙舟竞渡的鼓声再次响起,它不仅唤醒了瑞安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引领移风易俗的强大力量。
不比“排场”比“奉献”
削减支出做慈善
5月18日,上望街道望新村的南隅金龙、新村银龙、八十亩白龙三支龙舟队的队长主动向市慈善总会上望分会捐赠9000元。望新村龙舟队队长们的善举,成为上望街道移风易俗的鲜明注脚。
据悉,早在今年传统龙舟活动筹备之初,南隅金龙龙舟队队长蔡先生就召集其他龙舟队队长商议:“龙舟不仅是民俗符号,更应成为文明载体。与其在排场上下功夫,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为公益出份力。”
这一倡议得到积极响应,龙舟队队长们一致决定支持慈善事业,削减龙舟活动中的不必要支出。“我们带头做减法,就是要让大家看到,移风易俗不仅能减轻负担,更能凝聚向善力量。”新村银龙队队长谢先生说。
今年传统龙舟活动伊始,上望街道就积极转发《2025年瑞安市龙舟活动倡议书》,要求各龙舟队安全、有序、文明开展龙舟活动。望新村这一移风易俗的创新实践如同一颗石子,在上望街道辖区内激起层层涟漪。该街道迅速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党建+网格”模式,将望新村的做法在全街道积极推广。据统计,自传统龙舟活动开展以来,上望街道已有12个村30余支龙舟队自发响应,累计节省非必要支出超10万元,节省的资金将用于各村的公益事业。
“从‘比排场’到‘比奉献’,从‘重形式’到‘重内涵’,移风易俗不是简单的‘禁’与‘限’,而是要让群众看到文明新风的价值。”上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该街道通过“典型引领+制度保障”双轮驱动,建立移风易俗红黑榜、开展“最美龙舟队”评选,将文明理念融入传统节庆。此次望新村龙舟队队长们的善意之举,正是街道长期文明倡导的成果体现。
下一步,上望街道将始终把安全作为龙舟活动的前提,推进移风易俗、破除摊派陋习,确保各项保障工作和安全防范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树立文明新风尚。
自主自愿 提倡节俭
龙舟经费收支阳光透明
5月19日上午,安阳街道白岩桥经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提着最近两天大家捐赠的粽子、蛋糕、饮料等礼品,分发给老人公寓的老人们,让大家在分享节日氛围的同时,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白岩桥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书记、社委会主任陈建州介绍,往年划龙舟期间,香案的礼品或多或少都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今年,他们将地方香案和个人香案进行统一登记,把慰问敬老作为新风尚,真正让龙舟文化回归温情。
此外,白岩桥经济合作社还创新推行“自主自愿、阳光公示”筹资机制。“391户村民统一思想,不强制、不摊派,自愿参与、公开透明。大家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陈建州说,今年他们自发筹资40多万元,新造龙舟2艘,每笔捐款都在白岩桥小区电子屏幕上实时公示。端午节过后,他们还将把收支明细公开,结余全部转入龙舟基金,确保专款专用、规范管理。他们还定下新规矩,取消分香烟、发红包的旧俗,大家划完龙舟一起坐下来交流讨论,老手带新手,分享经验和心得。
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守住根脉,更要创新发展。今年,安阳街道创新推行“自主自愿、阳光公示”筹资机制,发扬“崇礼尚德、同心奋进”精神,打造传统民俗现代传承的安阳样板。
在安阳街道仙桥社区渔墩老人公寓,工作人员正挨家挨户走访,确保每一户老人都能分到礼品。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往年端午期间兄弟村送的水果等礼品被随意分发。今年由社区牵头,把所有慰问品分发给辖区62户老人,不足的部分由龙舟经费补足,确保全部慰问到位,让敬老爱老的传统和龙舟文化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接过礼品,老人们纷纷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们说,今年不仅龙舟划得热闹,而且还送了礼品,这是对老人的关心,他们很感动。
安阳街道渔墩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委会主任邵楷娒表示:“我们坚决破旧、立新,坚持‘民俗要节俭办,文化要温情传’。”他还介绍,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该经济合作社龙舟经费全部采取自愿原则,所有收支将在端午后统一公示,“今年主要是使用去年结余的龙舟经费”。
从东门古渡的千年桨声,到现代治理的清风正气,安阳街道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精准帮扶弱势群体
龙舟“伴手礼”增添“爱心味”
历来,龙舟活动期间都有走亲访友互赠礼品的习俗(俗称“摆香案”),维系着村与村之间的友好情谊。今年,移风易俗的新风劲吹,莘塍街道在传承这一传统习俗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移风易俗的新路径。
5月19日下午,莘塍街道下村村干部与街道领导、驻村干部组成慰问组,带着提前收集好的礼品,走访了辖区8户“百岁老人”、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家庭。这些礼品均为该村龙舟队走亲访友期间的互赠礼品,包含水果、糕点、食用油等六样,如今被赋予了新的温暖使命。
“端午临近,祝您身体安康。”在“百岁老人”薛美玉、丁寿弟老人家中,慰问人员送上礼品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老人们笑容满面,连连道谢。87岁的王凤英老人双目失明多年,虽无法亲眼观看龙舟活动,但这份带着龙舟文化味儿的关怀亦让她倍感温暖。
“这些礼品承载着村与村之间的情谊,现在我们把这份情谊传递给更需要帮助的人。”莘塍下村“大青龙娘”负责人丁养寿表示,龙舟文化中蕴含着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作为莘塍片区最具影响力、负责调解纠纷的“大青龙娘”,该龙舟带头倡导文明新风,既延续了传统,又弘扬了正能量。
“移风易俗并非要摒弃传统,而是要让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莘塍街道党工委委员郭金雷介绍,这次活动将原本局限于村与村之间的情谊传递,拓展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让龙舟活动成为一场传递爱心、弘扬正能量的社会活动。进入“龙舟时间”以来,莘塍街道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延续龙舟传统文化的同时,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通过破除陈规陋习、杜绝摊派行为,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活动组织有序、文明开展。“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同时推动龙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成为连接人与人情感的桥梁,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郭金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