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敏洁 通讯员 陈晓静)近日,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公布2025年度全省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品牌案例推介名单,我市《“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案例成功入选。这一荣誉的取得,标志着我市在破解家庭教育资源协同不足、服务碎片化、城乡不均衡等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市始终将家庭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浙江开放大学瑞安学院负责人介绍,我市通过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三大路径,构建起“家庭主场、学校主导、社会赋能”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全域覆盖、精准服务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该模式不仅改善了亲子关系,提升了家庭教育质量,还促进了家长科学教育理念的形成。
我市创新建立的“1335”协同育人机制是该模式的核心所在。其中,“1”个枢纽平台整合了民政、妇联、卫健等多部门资源,成为资源整合和政策落地的关键节点;“3”级网络覆盖实现了市、镇街、村社三级联动,确保服务触达每个家庭;“3”类服务清单提供基础、专项和特色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5”方协同机制明确了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和社会各方的职责定位,形成育人合力。
在内容创新方面,我市组建了由60余名专家组成的讲师团,开发了涵盖0至18岁全周期的100余门精品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设了“学龄前儿童阅读习惯培养”“青春期亲子沟通”等专题课程。特别通过“E童成长”线上平台,为困境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支持,确保特殊困难群体的家庭教育不缺失。
针对隔代教育问题,我市还开设隔代教育工作坊,服务老年家长1.2万人,显著降低了家庭冲突率。“以前总觉得教育孩子是自家的事,现在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家长课堂,不仅学到了科学的育儿方法,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家长朋友。”一位参加隔代教育工作坊的奶奶说。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市打造的“瑞智父母”App成为服务家长的重要平台。该App集课程点单、在线测评、智能推送等功能于一体,用户数已突破25万。通过AI技术分析家长行为数据,系统能够精准推送“幼小衔接”“中高考心理调适”等定制课程包,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4小时在线的“家庭教育急诊室”,累计解答家长咨询5.6万次,及时解决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建立家长成长档案系统,实现家庭教育指导的全程跟踪和动态评估。
该模式最大的创新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活动供给模式,转向系统化的生态共建。通过协同治理机制、整合多部门资源,打破了过去家庭教育中的“孤岛效应”。同时,开展文化浸润工程,将家庭教育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瑞风传家”系列活动,包括“亲子音频共读”“家风故事微电影展播”等特色项目。这些沉浸式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形式,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优良家风。
浙江开放大学瑞安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培育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家庭教育项目,让更多家庭享受到优质的社区家庭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