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泥下长出“金疙瘩”
小小马蹄笋增收千万元
村民正在挖笋

    本报讯(记者 陈峥  特约记者 方孔德)眼下正值马蹄笋大量上市的时节,马屿镇江北村马屿斡的村民又开启了收获季。这个专业种植马蹄笋的村庄,凭借科学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让马蹄笋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6月25日清晨,马蹄笋示范基地内一片繁忙景象。笋农们早早地在山脚下集合,有的刚从山上采收完竹笋归来,有的则准备上山采收竹笋。在难得的空闲时刻,笋农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着种植心得。“昨天两根笋卖了47元!”瑞安市梅屿马屿斡绿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启好言语间满是丰收的喜悦,“今年马蹄笋价高质优,好笋还没背下山就已经被预订,收入很好,我家十几亩竹林,一天能产50多公斤竹笋。”

    这段时间,每天凌晨三四点钟,马屿斡的后山上便热闹起来,前来挖笋的笋农络绎不绝。他们手持笋凿和榔头,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根据竹节、竹鞭的朝向,熟练地判断竹笋的位置。轻轻铲开泥土,黄褐色的笋尖便露了出来,有的泥土里藏着一根胖嘟嘟的马蹄笋,有的则连排长着三四根。随着笋凿在竹笋根部用力一敲,一根形似“马蹄”的竹笋便被成功挖出。“今年产量高,价格也可以。现在收购价约每公斤36元,最高的时候卖到约每公斤70元,收入相当可观。”彭启好笑着说。

    马屿斡的马蹄笋远近闻名,其价格有时甚至超过猪排骨,真正实现了“一斤笋一斤肉价”。彭启好介绍,挖马蹄笋可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要想保留笋的鲜度,挖出的“泥下笋”必须第一时间送到市场,越早上餐桌,笋就越鲜甜。

    据了解,马屿斡马蹄笋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院的马蹄笋团队科技特派员们便来到此地开展结对帮扶。从优质种苗选择,到生产过程质量管控,再到施肥等技术指导,不仅让马蹄笋的产量增加了30%以上,而且产出的笋品质好,大受市场的欢迎。如今,江北村马屿斡130多户村民有90多户种植马蹄笋,种植面积达到了800多亩,小小马蹄笋给村民们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收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聚焦点
我市推进燃气阀门更换工作
林川镇林源村探索乡村互助新方式
小小马蹄笋增收千万元
2025温州市百强企业排序工作启动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小小马蹄笋增收千万元 2025-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