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6月30日已出梅,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近期以晴热天气为主。据了解,今年浙江6月7日入梅至6月30日出梅,梅雨期较常年少7天,梅雨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强对流频发,出梅后的7月将有持续高温热浪天气。
在高温湿热的天气下,人们总会想念那带来丝丝凉意的“雨季”。雨季天气,总和“湿答答”挂钩。雨下得没完没了,地面、墙壁“冒水”,屋里的角落布满霉斑……
每年梅雨季节有多长?典型的梅雨是怎样的?前段时间,我市雨水不断,甚至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这与梅雨季节相关吗?下面,我们来谈谈“梅雨”。
瑞安没有“梅雨”,体感上全是“霉雨”
气象学上的“梅雨”,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一般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上旬之间持续阴天有雨的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之为“梅雨”。梅雨季节,降水集中、量大、空气湿度大,衣物等容易发霉,因而“梅雨”也被称为“霉雨”。
今年6月7日,浙江正式入梅。每年梅雨季长短不一,近五年来,我省梅雨季的时长与降水量波动明显。2020年我省梅雨季长达51天,为近五年来的最长梅期;而2022年梅雨季仅持续17天。降水量差异同样显著:2021年我省梅雨季降水量达433.1毫米,2023年仅有108.7毫米。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解释,梅雨季时长和降水量主要与冷暖空气的交汇频率和强度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瑞安虽属浙江,但并非典型梅雨区,所以瑞安不下“梅雨”。
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说,瑞安地处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交界地带,却不在典型的梅雨区范围内,其降水时间、特点等也有别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及华南前汛期降水,所以从气象上来看,瑞安没有“梅雨”的说法。
相较于典型梅雨区,来自梅雨系统的气流难以直接作用于瑞安,导致其风力影响相对间接且微弱。在降水特征上,瑞安的降雨既没有典型梅雨区连绵不断的持续性,也缺乏华南前汛期暴雨的强烈集中性,雨量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极具标志性的强降水过程。
然而,瑞安每年5月至7月依然会迎来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期。这段时期空气湿度大、气温高,物品同样容易霉变。基于这种地域独特性,此时期一般被称为“梅汛期雨季降雨集中期”,也叫“浙南雨季”,成为瑞安独有的气候印记。这正好解释了没有“梅雨”的瑞安,为什么体感上全是“霉雨”。
尽管不是典型梅雨区,但瑞安的雨从不“缺席”。
据市气象台消息,5月31日瑞安已进入降水集中期,目前已出现3次明显降水过程,分别为5月31日至6月2日、6月5日至6日、6月8日至13日。
5月30日20时至6月16日20时,全市面雨量222.7毫米,单站雨量排名前三名的是平阳坑振新394.6毫米、平阳坑塘岙381.4毫米、平阳坑塔石379.6毫米。“平阳坑振新是去年新增的站点,降雨量达到同时段最高。”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说。
今年,我市还处于汛期,如果降雨量过大,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下雨天气易诱发城市内涝和山区山洪。”市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土壤含水量已达饱和状态,叠加持续降水,小流域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风险陡增。
目前,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202处。数据显示,去年汛期后,全市累计开展排查526人次,排查点位371处,发现问题4个,均已整改到位。据了解,全市共有地质灾害监测点104处,简易雨量筒120处,今年新增的10处地灾监测点和40处雨量站已初步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救大灾救大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