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贾洁楠)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我市货物贸易出口额166.3亿元,增速达19.6%,居温州三区两市第一位。在外部压力下,我市货物贸易展现出强劲韧性,实现平稳增长。这背后,是越来越多的“瑞安制造”成为国际市场的优质选择。
近日,在浙江齐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蓁科技”)的生产车间,约旦一家制药企业的项目经理阿拉带领团队,对一套刚刚生产下线的口腔崩解膜制药机械设备进行验收。据阿拉介绍,为在中东地区大规模推广口腔崩解膜药剂,他们考察了欧美、亚洲多家设备供应商,最终选择了齐蓁科技。“该公司设备技术顶尖,还能提供完整的工艺解决方案,这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阿拉说。
自2019年产品首次推向市场以来,齐蓁科技成功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公司客户从跨国制药巨头到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订单覆盖全球,今年销售额预计可突破8000万元。
二手车出口也成为我市外贸领域的一匹“黑马”。作为我市首家获得二手车出口资质的企业,红旭集团自2023年布局海外市场以来,将二手车卖到了阿联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非洲多地,销售版图越拓越大。红旭集团国际运营部总监刘君透露,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配置高,价格又实惠,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随着二手车出口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该集团一季度二手车出口订单同比增长40%。
“我们提早布局差异化的外贸市场,还引入了智能制造,加大了研发投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认可。”浙江鸿一箱包相关负责人说,1月至5月,该企业的外贸销售额稳中有升。近年来,该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双轮驱动发展,智能产线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月,中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我市外贸企业抢抓90天政策缓冲期加大出货量。”市商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分析,在当前复杂的外贸形势下,企业外贸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是企业对机遇的精准把握,更离不开我市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今年以来,我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外业务指导、组织企业赴展抢订单等举措,优化外贸生态,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为企业外贸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