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记者 尤建明
记者 夏盈瑜 周宁宁
“当你遇到困难,百思不得其解时,或许你会想到永嘉学派蔡幼学,因为‘一筹莫展’这个成语来自他的谏言……”近日,在玉海历史文化街区永嘉学派传习馆二楼,一场浓厚的学术研讨在有趣的氛围中展开。在永嘉学派传习馆每月举办的“事功学术堂”中,瑞安市莘塍文化研究会会长蔡建设向文史专家、文化爱好者讲述着“蔡幼学和他的朋友圈”。这也是瑞安深耕永嘉学派研究,赋能区域文化发展的缩影。
眼下,温州正深入推进文化研究工作,着力打响温州学品牌。瑞安挖掘永嘉学派文化资源,制定实施方案,推进永嘉学派系统研究、品牌塑造、空间打造、传播推广、创新转化、人才培育,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社会发展等领域,涌现出新风貌、新生态。
在永嘉学派传习馆,每个月都会举办“事功学术堂”。
源远流长
事功思想映照古今
“继《永嘉学派丛书》之后,《永嘉学派丛书续编整理与研究》项目已进入专家会审阶段,争取今年底能出版。”提及永嘉学派文化研究,瑞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陈锦海如数家珍。连日来,他带着永嘉学派文化研究最新消息,在全省社科联培训活动中参加交流。
陈锦海提及的《永嘉学派丛书》共分为23册影印出版,包括19人35种书,所选底本多为精校本或稀见批注本,为永嘉学派的研究提供了系统扎实的文献基础。
永嘉学派作为产生、繁盛和流衍于温州的思想流派,诞生于宋代,与同时代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彼时,薛季宣开创事功之学,陈傅良继之,叶适集大成,往后诸多温州士人传承发扬……因温州时称永嘉,故永嘉学派得名。
永嘉学派的诞生、发展与复兴脉络,都与瑞安紧密相关,学派开山祖周行己、中继者陈傅良、集大成者叶适等都是瑞安人。晚清学者钱泰吉称“吾浙之学,犹有永嘉,真脉乃在瑞安”。2018年底,瑞安市委理论中心组在听取温州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洪振宁专题讲座后,有感于瑞安与永嘉学派渊源之深,决定开启“永嘉学派丛书”编纂工作。
“我们从2019年开始《永嘉学派丛书》编纂,并于2022年9月在杭州首发。”陈锦海介绍,这是从晚清大儒孙衣言、孙诒让整理永嘉学派文献以来规模最大的学术研究整理。
选入丛书的除了永嘉学派核心学人的著作,还包括近代学人如孙衣言等人所撰的永嘉学派学案、学人书目、年谱的稿抄本。作为《永嘉学派丛书》和《永嘉学派丛书续编整理与研究》主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徐立望主攻近代学术史,他以独特的近代研究视角切入。“这也是我和纯粹做永嘉学派的学者不一样的地方。”徐立望认为,文化的生命力依赖于一代代人的传承守护。
翻看永嘉学派文化研究计划,在文献专题研究、名人专题研究基础上,瑞安还深入推进永嘉学派价值转化,定期征集永嘉学派与当代价值主题论文,结集出版《从永嘉之学到瑞安新学》《永嘉学派与温州历史文化研究》等著作。
时至今日,永嘉学派依然被推崇,因其精神内核与浙江发展路径相吻合。徐立望认为,永嘉学派既谈心性,追求精神境界,又重事功,提倡所学应“施于世用”。其所讲的世用,绝非功利之学,而是像黄宗羲所说的“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这种务实思想与当今的实事求是精神,一脉相承。
“研究永嘉学派,不是回溯历史,而是探寻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密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温州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洪振宁说,这在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创业创新上反映得淋漓尽致。“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道尽了浙商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以及敢为人先的勇气魄力。
生生不息
经世致用迭代传承
“嘀咚——”最近,瑞安市社科联副主席李建林的手机每周都有学习提示。“王开祖这句‘知仁爱之分者,可以为政于天下矣’,释义为:理解仁爱与恩惠之间区别的人,就可以治理天下了。”李建林调侃道,格局打开了,又涨知识了。
这是瑞安编印的《永嘉学派300句》,摘取学派代表人物经典话语并进行释义,通过“瑞安印记”微信公众号,每周面向当地干部和广大群众普及永嘉学派“金句”。
文化的传承,既靠挖掘,也靠弘扬。“何为空谈?有体无用”“何为事功?有体有用”“何为永嘉学派?经世致用”……连日来,永嘉学派传习馆相关运营负责人缪星象忙着给参观调研团讲解。开馆仅半年,这里已经迎来送往3万多人次。缪星象也因反复讲解,俨然能与专家学者对答如流。
永嘉学派传习馆位于玉海历史文化街区忠义街的林庆云宅,总建筑面积1102平方米。走进馆内,虚拟体感互动、多幕光影等科技手段与创意正让永嘉学派“开口说话”。触摸屏互动艺术装置与《永嘉学派丛书》实物展示相映成趣,仿佛把人们拉回宋时永嘉学派讲学现场——岁从游者常数百人。而在传习馆二楼,事功学术堂陆续举办学术沙龙10余场,推动文化传承从静态展示向思想策源地转型。
作为瑞安历史文化的“总序厅”,永嘉学派传习馆还联动陈傅良纪念馆、叶适纪念馆、诒善祠塾、利济医学堂、学计馆等,形成了1+N的文化传播新地标。
最近,一本《永嘉学派·奇缘》以通俗的图文让永嘉学派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本入选2024年12月浙版好书榜的漫画绘本,也成了当地青少年喜爱的读本。“永嘉学派文化传承,也要让孩子们看得懂、听得懂。”瑞安市社科联秘书长施明都介绍,他们首批培养了10名永嘉学派童声讲解员,开展永嘉学派进校园活动,现场演绎《义利之辩》情景剧,用儿童的语言来讲述文脉传承,让历史典籍化作鲜活故事。
学术影响力也是文化传承放大器。近年来,瑞安联动先贤纪念交流会、当代价值研讨会等载体,打造“玉海讲坛”金名片,累计举办永嘉学派相关交流研讨、专题讲座28场。同时,开展永嘉学派故里行系列活动,吸引60多名专家学者前来交流,省内外诗人创作永嘉学派相关诗词200余首。
古为今用
义利并重同频回响
眼下正值暑期,温州市图书馆座无虚席。细心的人会留意到:这里有一副楹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出自孙锵鸣之手;另还有一副楹联——“书从历事方知味,理到平心始见真”,这是出自黄体芳之手。
在这里阅读学习的读者们,或许可以透过两副对联,在书页之间跨越无数个时空,对望前贤。以“三孙”(孙衣言、孙锵鸣和孙诒让)与“五黄”(黄体正、黄体芳、黄体立、黄绍箕和黄绍第)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传承者在温州各地留下深厚的历史印记。
走进瑞安中学,“甄综术艺,以应时需”的校训,仿佛是在回应孙诒让在《瑞安新开学计馆叙》里写的:“瑞安褊小,介浙闽之间,僻处海滨,于天下形势,不足为重轻。然储材兴学,以待国家之用……”
“我们秉承着‘甄综术艺,培养人才,导厥途彻,以应时需’的育人理念。”瑞安中学校长王安国介绍,《玉海书魂——走近孙诒让》等与永嘉学派相关课程成了学生必修校本课程。从这个130岁的校园里,走出了4位院士和多位长江学者、名人名家,而国内知名医生张文宏也是该校毕业生。
在距离瑞安中学不远处,便是中国第一所采取欧美办学制度和方法开办的新式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其创始人、永嘉学派继承者陈虬先生“道济群生,泽衍万世”的院训,依然清晰地镌刻在诊室廊下。在义利并重思想影响下,瑞安落实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和“强城行动”等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2024年县域就诊率高达91.1%。
秉入世之精神,求经世之功利,行济世之大义,永嘉学派对瑞安、温州乃至浙江在教育、医疗、经济等领域烙印颇深。温州学专家邵定美认为,精神力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总是彼此赋能、相互影响。如今,当地从永嘉学派思想精髓中,提炼出“敢为人先、实干奋进、义利并重、开放包容”等关键词,并写入今年瑞安市委全会报告,成为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精神价值和内在力量。
“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背景下,做企业既要讲效益,也要解决民众就业、履行社会责任。永嘉学派提倡的‘义利并重’与我们的战略理念是完全契合的。”在车间接受采访的瑞立集团首席运营官徐本光透露,企业近期将举办大客户对接活动,推进新瑞立汽配连锁等汽配产业链主企业与公交、环卫及大型物流车队协同发展,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诚如徐本光所言,在经世济民薪火相传中,瑞安发展实业不断刷新业绩:2024年,瑞安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509.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居温州第一。
“如今,我们的文化研究远不止是激活沉睡的典籍文献,而是要让永嘉学派的文脉,在每间教室、每个诊室、每座工厂生生不息。”陈锦海说,历经近千年的“经世致用”,正滋养着这座活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