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1版:要闻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洋塑料垃圾再生利用
瑞安企业助力“蓝色循环”

    本报讯(记者 张森 实习生 蔡金希)温州作为海洋城市,正积极回应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挑战,在“蓝色循环”体系下创新推出本地化探索——“蓝海驿站”模式。作为该模式里的重要一环,瑞安市瑞涵环境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涵环境”)依托其塑料再生利用技术,回收海洋塑料并进行加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7月21日上午,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将海洋塑料垃圾倒入传送带,在经历清洗、破碎等工序后,海洋塑料垃圾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加工的“香饽饽”,随着传送带被送入色选区。接着,自动化生产线依托光谱技术对塑料半成品进行均化,在经历多层次筛选、剔除杂质之后,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高品质再生塑料。

    瑞涵环境总经理李小武介绍,该公司目前日处理塑料垃圾量达100吨,这些再生塑料根据品质,每吨最高可以卖到7000元。其生产的再生塑料粒子,50%销往海外,部分进入温州本地的文具、箱包等外贸产业链。

    “蓝色循环”是中国首创的海洋塑料废弃物综合治理模式,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形成多方协同治理体系。温州在“蓝色循环”体系下进行本地化探索——推出“蓝海驿站”模式,该模式集“回收+加工+再利用”于一体,通过提升海洋塑料废弃物(如废旧渔网、塑料瓶)的回收价格,鼓励渔民主动投递至沿海设立的8家“蓝海驿站”,之后交由两家“蓝色工厂”进行再生处理。

    作为其中一家“蓝色工厂”,瑞涵环境已与温州不少废品站、再生资源中心合作回收塑料废弃物,并运营了7家“蓝海驿站”,进一步拓展回收渠道。据了解,出口商品的原料如果有添加经过认证的高性能再生塑料粒子,可以减免“碳关税”,为出口企业带来长远利益。

    李小武说:“原生料出口到欧洲,关税会非常高,而含再生塑料的产品出口税率低很多,所以现在我国很多塑料制品企业都会在产品中添加25%以上的再生塑料。”

    从海洋中“打捞”资源,在产业中“激活”价值,最终反哺海洋生态保护。瑞涵环境依托温州独特的海洋“蓝色循环”模式实现快速发展:2023年产值3000万元,2024年产值攀升至9050万元,2025年有望实现1.4亿元产值目标。目前,该公司正积极申请50至60亩工业用地,扩大生产规模,优化废品处理方式,为后续在“蓝色循环”领域持续领跑积蓄动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瑞安企业家
以片区联动抱团发展绘就共富新图景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
抢抓机遇提速攻坚 打造国土空间治理“瑞安样板”
市政协领导调研政协委员工作室
瑞安企业助力“蓝色循环”
瑞安日报 要闻 00001 瑞安企业助力“蓝色循环” 2025-7-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