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买药遇“价格迷雾”
药店药价到底谁说了算?
市民在药店买药
市区某药店
各类药品标价
扫一扫,看视频

    ■记者 陈豪 见习记者 陈小斌

    实习生 朱一丹  邱鑫儒

    监督有力度,观察有深度。买药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的事,而药品价格更是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最近,有不少市民反映,药店药价存在乱象——同种药品不同药店售价大相径庭,这家卖10元,那家却卖15元;药价标签既有“医保支付价”,又有“零售价”,究竟以哪个价格为准?药品价格到底谁说了算?记者展开了调查。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数十家药店,包括修正堂、布衣、张和堂、国信、康佰家等连锁店,发现药品标价问题普遍存在:有的药品标价30元,结账时却收费40元;有的医保支付价竟比零售价还高;更有甚者医保支付价明显超出了“医疗机构支付标准上浮15%”的上限。

    采访中,记者询问市民是否发现药品标有“医保支付价”和“零售价”两种价格,多数市民表示“没有注意”“不是特别清楚”,还有市民称“一般他拿什么药,我们就买什么药”。记者发现,多数市民在使用医保卡购药时,缺乏价格比对意识,往往店员说多少就付多少。

    为方便市民比价购药,市医疗保障局开通了“瑞安药价通”微信小程序,市民可查询全市药店的药品售价。记者通过该小程序查询发现,同款药品在不同药店的售价差异显著,例如某品牌感冒药有的药店卖32元,有的则卖46元,价格相差幅度超过40%。但多数市民对此并不知情,仍习惯“就近购药”“盲目刷卡”。当被问及是否知道价格时,有市民坦言:“不知道,我们刷医保买药,店员说价格多少就是多少。”还有市民称,“有时候会发现门店买的药和外卖平台上的药价格有差异,但具体原因不会去考虑,如果当下确实要用这个药就会买”。

    为何同款药品不同药店标价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医保支付价与零售价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采购管理科科长郑丽清解释,医疗机构在省药协平台上的采购价就是现在所说的医保支付价,医疗机构实行零差率。考虑到药店有运营成本,医保支付价可上浮15%,作为参保人在药店买这个药的医保支付价格,也就是纳入医保实际报销的价格。而药店标签上的“零售价”是药店自主定价,即实际结算价,零售价超出医保支付价部分将由市民医保账户历年余额或现金补足。她说,无论标签如何标注,参保人最终的结算价格应以标签显示的零售价为准,药店需确保“标价即售价”。国信医药济州堂店执业药师郑青青也表示,无论顾客是刷医保还是不刷医保,都按标注的零售价销售。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药店的“自主定价”早已超出合理范畴。虽然药店的医保支付价已在“零差率”上上浮15%,但有的药品零售价还是高出医保支付价好几倍。部分药店的店长坦言,由于进货渠道与医院不同,他们只能通过提高零售价来覆盖成本。平安大药房店长徐建飞说:“因为我们拿不到集采的价格,这个药我们进价已经接近8元,所以我们零售价定9元。”修正堂鸿瑞店店长徐向阳也表示:“我们零售渠道和医院不一样,我们的进货价会远远高于医院的招标价,所以没办法。”

    对于这种情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价竞分局局长潘虹说,当前药店药品零售价以市场调节价为主,只要明码标价、无价格欺诈或串通涨价等行为,即使价格显著高于周边,一般不认定为违法。但“标价与售价不符”属于典型的价格欺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相关规定,是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领域,会依法查处。她还提醒市民,务必保留好购物小票、支付凭证、药品的标签照片等关键证据,通过12345市长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除了价格欺诈外,医保支付价标注错误、更新不及时也是突出问题。不少药店的标签陈旧,医保支付价仍为几个月前的标准,与医保系统不定时更新的支付价存在偏差。对此,市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雪芳说,已发现这方面问题,目前已下发整改通知单,并将开展“回头看”检查。“我们查到的药店的标签比较陈旧,医保支付价也没有及时更新。现在我们要求相关门店按月更新标签和医保支付价格,及时进行整改,后续有关部门仍会定期检查。”

    药店的价格标签乱象,看似是“标价错误”“更新不及时”等操作问题,实则暴露出监管链条的短板:医保部门的支付标准与药店的自主定价如何有效衔接?市场调节机制与价格违法行为的边界如何界定?参保群众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又该如何切实保障?

    目前,相关部门虽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多方协同发力。一方面,药店要规范标签管理、及时更新价格;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打破管理壁垒:医保部门应加强医保支付价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大对价格欺诈的查处力度。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让市民知晓“瑞安药价通”等比价工具,主动参与价格监督。

    民生无小事,药品价格的透明与规范,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期待我市相关部门能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建立药价长效监管机制,真正实现市民“明明白白购药,清清楚楚消费”。

    如果您有舆论监督线索,欢迎拨打栏目热线65814111。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云江潮
药店药价到底谁说了算?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3 药店药价到底谁说了算? 2025-7-25 2